七、關漢卿雜劇的藝術成就
(一)在創作章法方麵
1.在創作方法方麵
關漢卿的雜劇以現實主義為主。關漢卿現存雜劇的題材既有以現實生活為主的,如《救風塵》《望江亭》《金線池》,對時代與人生進行了真實的描繪,對元代的生活圖景進行了全麵的展現;也有以曆史人物或曆史故事為主的,如《單刀會》《西蜀夢》《玉鏡台》《裴度還帶》,也就是說,關漢卿現存的雜劇題材絕大多數是曆史上已有的材料,但對於曆史素材,作者進行高度概括和提煉,選取典型事件或具有感染力的場麵、人物進行敷衍,有時還把不同朝代的事件、人物綜合在同一作品中,假借非元代的背景描寫元代的現實,對社會現實中一些帶有本質意義的問題進行了深刻的揭示。他的雜劇忠實地記錄了自己的時代,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或淡化模糊劇作的時空概念,遺形取神,去蕪存真,從而達到為劇作主題服務的最終目的。不但如此,由於關漢卿對人生的熱愛,對理想的憧憬,他的作品有時也賦予人物和情節以浪漫主義的色彩,突出了被壓迫者的反抗意識和鬥爭精神,體現了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閃爍著理想的光輝。
2.在劇作結構方麵
關漢卿的雜劇情節具有驚險性、曲折性、偶然性以及在大情節中增加一個小情節的特點。這樣使劇作情節顯得既簡潔又完整。關漢卿雜劇的結構基本上是按劇作情節的發展變化來安排的,劇情有發生、發展、高潮和結尾四大部分,結構相應的就由四個環節組成,這種結構很緊密,可以說是一種單線結構,如《救風塵》。關漢卿的雜劇結構大多縝密而精巧,緊湊而多變,富於戲劇性效果,具有引人入勝的魅力。其作品大抵都能做到結構完整,開闔自如,首尾照應,開頭不拖遝,結尾不鬆懈;能根據生活發展的邏輯和主題的需要來安排故事情節,收到了突出主幹、深化主題的效果;戲劇衝突一環緊扣一環,懸念迭出,劇情的發展往往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3.在戲劇語言方麵
關漢卿向以本色當行著稱,他是元代雜劇作家中本色派的代表人物。所謂本色是指語言質樸自然、生動活潑,既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又富有典雅的藝術韻味,“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毫無雕琢的痕跡。體現在他的雜劇語言的形象、淺顯、生動,接近現實生活原貌,是從現實生活中而不是從書本上提煉出來的。所謂當行,是指善於運用語言來刻畫人物,無論是曲詞還是道白,皆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充分體現了人物語言的個性化。通過人物語言和行動語言等表現人物的情感和心理。正如王國維《宋元戲曲考》中所說:“關漢卿一空倚傍,自鑄偉詞,而其言曲盡人情,字字本色,故當為元人第一。”
(二)在人物塑造方麵
關漢卿的雜劇創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如寫權豪勢要的,有魯齋郎、葛彪、楊衙內;寫風塵妓女的,有趙盼兒、宋引章、杜蕊娘、謝天香;寫威武英雄的,有關羽、張飛、尉遲恭、李存孝;寫弱小寡婦的,有竇娥、譚記兒、王嫂;寫清官廉吏的,有包拯、錢大尹;寫貪官庸吏的,有桃杌;寫書生的,有蔣世隆、韓輔臣、裴度;寫小姐的,有王瑞蘭,大大豐富了中國古代戲劇文學形象的畫廊。關劇中活躍著眾多風神獨具的戲劇人物,其中最為光彩奪目的,是來自社會各個階層的女性形象。他的雜劇不但能寫出不同階級或階層的人物的不同特點,而且能寫出同一階層人物的不同風貌,有時甚至寫出了人物性格的豐富性和立體感。關劇塑造正麵人物的基本手法是把戲劇主人公置於尖銳的矛盾衝突中,凸現其在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在塑造反麵形象時,關漢卿常常運用誇張、變形的漫畫式手法,暴露他們卑鄙無恥的醜惡嘴臉。
關漢卿一生寫了六十多種雜劇,在現存的十八種雜劇中,大多數作品反映了婦女的悲慘遭遇,塑造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如《竇娥冤》中的竇娥,《救風塵》中的趙盼兒,《望江亭》中的譚記兒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