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學藝瑣思(9)(1 / 2)

此為牽強說法,若論其詳,Humor本不可譯,惟有譯音辦法。華語中言滑稽辭字曰滑稽突梯,曰詼諧,曰嘲,曰謔,曰謔浪,曰嘲弄,曰風,曰諷,曰誚,曰譏,曰奚落,曰調侃,曰取笑,曰開玩笑,曰戲言,曰孟浪,曰荒唐,曰挖苦,曰揶揄,曰俏皮,曰惡作謔,曰旁敲側擊等。然皆或指尖刻,或流於放誕,未能表現寬宏恬靜的“幽默”意義,猶如中文之“敷衍”,“熱鬧”等字亦不可得西文正當譯語。最近者為“謔而不虐”,蓋存忠厚之意。“幽默”之所以異於滑稽荒唐者:一,在於同情所謔之對象。人有弱點,可以謔浪,己有弱點,亦應解嘲,斯得“幽默”之真義。若單尖酸刻薄,已非“幽默”,有何足取?張敞謂夫婦之間有甚於畫眉者,漢宣帝,不究其罪,此宣帝之“幽默”。鄭人謂孔子獨立郭門“累累然若喪家之狗”,子貢以實告。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未也,而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J”此孔子之“幽默”。二,“幽默”非滑稽放誕,故作奇語以炫人。乃在作者說者之觀點與人不同而已。“幽默”家視世察物,必先另具隻眼,不肯因循,落人窠臼,而後發言立論,自然新穎。以其新穎,人遂覺其滑稽。若立論本無不同,故為荒唐放誕,在字句上推敲,不足以語“幽默”。滑稽之中有至理,此語得之。中國之言滑稽者,每先示人以荒唐,少能莊諧並出者,在藝術上,殊為幼稚。中國人最富幽默,雖勇於私鬥,睚眥必報,極欠幽默之態度,而怯於公憤。凡對於國家大事,紙上空文,官樣文章,社章公法,莫不一笑置之,此乃中國特別之“幽默”性,中國之永遠潦倒,即坐此“幽默”之虧。中國文人具有“幽默”者,如蘇東坡,如袁子才,如鄭板橋,如吳稚暉,有獨特見解,既洞察人間宇宙人情學理,又能從容不迫出以詼諧,是雖無“幽默”之名,已有“幽默”之實。《論語》發刊以提倡“幽默”為目標,而雜以諧謔,但吾輩非長此道,資格相差尚遠。除介紹中外“幽默”文字以外,隻求能以“謔而不虐”四字自相規勸罷了。

弟語堂八月廿日

答平凡書

平凡先生:來示諄諄指教,至幸。恐國中一部分讀者,也有此同感。本刊提倡幽默與昔人遊戲文字所不同者,在於遊戲文字必裝出醜角麵孔,專說謊話,幽默卻專說實話,要寓莊於諧,打破莊諧之界線。所以幽默並不是不講正經話,乃不肯講陳腐話而已。提倡吃煙,反對早起,皆有大道理在,人人知之,隻不敢說出,被《論語》說出而已。《論語》之所以能入人最深。乃因《論語》句句真理句句實話也。禁煙早起乃向童稚說的話,《論語》乃向成年人說的話,世人每年逾三十尚持此說,乃因其腦係尚未長成之故。吸煙提醒精神,晝寢有益健康,朝士大夫,人人行之,人人秘而不言,倘使《論語》也附和說假話,豈非名為正經實則荒唐,名為道學,實則自欺?讀書不通之人,每每畏《論語》,《論語》正欲使其畏而啟悟其心靈,一旦豁然貫通,始知以前讀書如井蛙語天也。《論語》凡有正經文章,隻要是心竅裏的話,無一不登,因心竅裏的話,無一不幽默也。至於腦係未長成或思想欠誠實正襟危坐讀《論語》的人,與我輩老死不相往來可也。

--語堂

答周劭論語錄體寫法

語堂頓首,承亢德兄轉來手劄以語體文如何做法相詢,誠能與我共不避開倒車之嫌。語錄體初寫時或難,寫慣便甚易。弟嚐思之,大約“文言中不避俚語,白話中多放之乎”二語可以了之。大體上是文言,卻用白話說法,心裏頭用文言,筆下卻比古文自由得多,有白話僅管放進去也。弟竊疑語錄體甚宜做文言的“閑談體”(Familiar style),如用“汝”字便是閑談體,較用“先生”“足下”親密得多,稱人“汝”者既自由不拘,被稱“汝”者,亦不好意思扳道學麵孔與汝豈敢也。其意若曰,我此刻想說許多在大庭廣眾所不敢說的心中的話。汝閑適,讀者亦自閑適,於是文章滔滔不絕矣。

但有一事,做語錄體,說話雖可放膽,文字卻須經濟,不可嚕哩嚕蘇。如來函第二段首句是白話,不是語錄,可省做“一月來看書寫作,覺得語錄不甚好做,而學者不諳門徑,反易入迷途,恰似五四白話歸結於白話四六也”。如此委實簡便得多。

袁中郎尺牘極好,且可做語錄體模範文,我正思偷閑標點翻印出來。何家書店有此勇氣,我便付與發行。中郎先生骨已朽矣,偷他版稅,養我妻孥,有何不可。

答靈犀君論《論語》讀法

某日《社會日報》有靈犀君《告林語堂》一文。原因上期《論語》有一篇《擇偶論》,記者按“無友不如己”的話,“見得聖人不通,友中有不如己者可,無友不如己者不可。此自私自利,近子楊朱之學。天下人皆守此訓,則交友將如三角戀愛之追逐。我要賢於我者,賢於我者必不要我;不肖於我者要我,我必不要不肖於我者--天下尚有友乎?故曰聖人不通。”靈犀君作評,謂:“當我念書之時,念到‘無友不如己’的一句,也和林君發生同樣的疑問,覺得這話無論如何,不能自圓其說,便大著膽向先生駁問。先生笑道:‘你讀書真讀到牛角尖裏去了,‘無友不如己’這句話,若照你的解釋,天下尚能有友可交乎?須知所謂不如己者,便是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意思。因交友之道,須擇其道同於己,誌合於己的而交之,不要交那和自己意誌不相和的朋友。’於是我乃恍然悟到聖人到底非不通,我若笑其不通,將反被聖人竊笑於地下矣。我恐林君被竊笑,特舉以告之,未知林君認為鄙老師的解釋通也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