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軍議(1 / 2)

議事廳內氣氛沉重,左右兩排分別坐著軍隊將領,眾人麵上均是眉頭緊鎖,一副憂心忡忡的模樣。

見趙謹俞領我進來,室內一片嘩然,坐於李光弼左下方第一位的將領率先不滿道:“少將軍,此乃議事重地,不是兒女情長的地方,你領一個女娃娃來軍議場所,是何用意?”

發話的人身形孔武有力,眼眶大如銅鈴,說話擲地有聲。此人我認得,是李光弼的左膀右臂,姓王名闖,武藝高強,且天生神力,平日使得一雙鐵鑄大錘,很得李光弼的信重。

趙謹俞未答話,隻向李光弼俯首道:“義父,阿持稱她有一計,可解我們眼下燃眉之急。”

王闖聽之,大為不屑:“一個弱質女子,懂什麼行軍打仗之策,還是回去繡花得好!”

室內發出了嗤笑之聲,李光弼見之出言道:“眾位將士,稍安勿躁,現下我們並無解決之法,不妨聽聽這位阿持姑娘的計策,至於是否有用,可再行斟酌。”

趙謹俞轉過身,鼓勵地望著我,我深吸一口氣,走到廳室中央,先俯身行一禮,再揚聲問道:“在座各位都是身經百戰之人,不知可否知曉民間歌謠中盛傳的空城計之策?”

王闖隻差拿鼻孔來說話了:“哼,這等市井故事何人不知,小女娃,你莫要告訴我,你所謂軍策就是那口口相傳的空城之計。”

“不錯。相傳在三國時期,魏國曾派兵圍剿蜀國丞相諸葛孔明,諸葛孔明無兵迎敵,但沉著鎮定,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魏國兵馬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諸葛孔明不依一兵一卒,既保住城池且全身而退。今次叛軍來襲,敵強我弱,將軍不妨巧用空城計。”

李光弼右下方一位將士問道:“可適才不是說了,這條計策市井流傳,人人皆知,那敵軍又豈會不知?”

此人名李蒙,最令人過目不忘的,便是他麵上那把絡腮胡,據說從幼年時就與李光弼相識,二人生死相交,如親兄弟一般。

“大人說得對,要的便是他們知道,因為我的計策,恰恰是要他們攻打城池。如此方能護得百姓安全逃離,我軍亦可順利撤退。”

王闖不滿道:“你這小女娃,越說越糊塗了,莫要再賣關子,到底如何行事,速速詳細說來!”

我嘴上勾一抹自信的笑,有條不紊地道:“行此計策,首先要有一德高望重,最好是如諸葛孔明一般有身份及地位的人。首先,軍中先派先行部隊,引導百姓往嘉山逃去;再次,是軍中部隊全部撤離常山,而那位德高望重的大人則在城外的小山丘上歇息,當作誘餌,使敵軍心生疑惑。當敵軍派兵來到小山丘下,就推下滾石與落木,阻攔他們的步伐,並且此時要在他們身後埋下伏兵,讓他們以為前後夾擊,不得不慌忙撤退。”

王闖問:“就算他們當時撤退,但我們兵力太少,定會被他們發現不過是虛兵,待他們反應過來,我們又當如何?”

“待他們反應過來,那位大人早已脫身而出。他們定會氣極,轉而攻打常山城,而常山城城門大開,空無一人,敵軍已中一計,絕不肯中第二計,他們會斷定我們的軍隊就駐紮在城中,必然毫無顧慮的攻進去。”

“小女娃,我還是不大懂你的意思,你這一些花把式究竟有何用?”

“大人莫急,且聽小女把話講完。”

“此戰,我軍最大的目的便是保全兵力,故而無需硬拚,要的就是一個‘拖’字。將軍可事先派人在城門上灌澆火油,一旦敵軍貿然全軍攻入城內,立即在城門上點火,使其不能出城。在敵軍拚命滅火想要追趕我軍時,又可破壞堤壩,使城外江水漫入護城河,護城河水位上漲,就算他們滅了火,為了阻擋洪水入侵也不得不關閉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