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火之奧義(2 / 2)

熟知火焰屬性的王月天早已洞察了那套控火口訣的玄妙之處。相比之下,現在洪老頭所傳授的風係法決不過是真氣外放之法。說的不好聽點,這風係控火術不過是一種把修者變為一台人工鼓風機的低劣口訣而已。

在洪老頭釋放真氣講解的過程之中,爐火之中的火焰燒得越來越旺。

看著那熊熊燃燒的火焰,王月天心中關於火焰的所有知識也隨著越來越亮的火光延展開來。

他不由想到:火焰,其實是物質進行劇烈氧化反應的一種化學反應過程。

從微觀能量級的角度來講,火焰本質上是一種電子躍遷的表現方式。

簡單來說,每種物質都有幾種基本的形態,即:固態,液態,氣態等。

而物質之所以會以不同的形態存在於世間之上,其物理架構在於組成物質間基本粒子(如分子)之間的距離。

籠統來講,當組成一種物質的分子之間離著非常近的時候,它的初階表現形態便是固態。

而當外界的溫度開始升高時,組成物質的分子由於熱量的吸收而變得越來越活躍,運動地也越來越劇烈,它們相互之間的距離便會變得越來越遠。

當這種距離達到一個特定的臨界點時,這種物質的形態便由固態變為液態。

同樣的道理,當外界的溫度再一次升高,分子運動地更為劇烈,相互之間的距離變得更遠時,這種物質形態便由液態變為了氣態。

而火焰則是物質由於其吸收外界能量變為氣態時所產生的一種現象。

燃燒最初始的火焰其實是一種吸收了足夠能量後遊離出來的固態小顆粒。這種含有極高能量的固態小顆粒在氧化反應之中通過光和熱的形式將之前吸收的能量重新釋放出來。

而在這個過程之中,一部分遊離出來的小顆粒相對而已並未失去能量,而是繼續從周圍不斷吸收到了大量的能量。這便使得組成這些小顆粒的內部粒子變得比之前還要活躍。

終於,有一部分粒子的組成顆粒(電子)由於過度活躍被甩了出來。失去電子或者意外得到電子的固態小顆粒便成為了一種帶電粒子。

這種部分電離的類氣體狀態,便是物質的第四種形態:等離子體。而火焰的最外層便是這樣的等離子體!

洪老頭第一次所教的口訣之所以需要一根鐵棒,為的就是將特定頻率的真氣貫入鐵棒之中使鐵棒之中的電子以特定方向運行進而形成一定的壓強。

當高壓電棒的陽極以適當的距離對準煤油時,一些遊離在空氣中的氣態分子被電流擊穿,最終引燃了整堆煤油!這也便是洪舵主之所以鐵棒一揮之下便能引燃煤油的原理。

而燃燒的火焰作為一種帶有正負電荷的等離子體。當王月天再次運轉氣勁,將那鐵棍的陽極對準燃燒的火焰時,火焰之中正電荷粒子則會受磁場力的作用而被吹飛出去。

當粒子的吸收不到足夠的能量不能維持等離子態時,其粒子活性便會以極快的速度遞減,其物質形態也會不斷降級,最終徹底脫離等離子態,重新降級為能量層級較低的常溫形態。

而當物質由等離子態變為常溫形態時,便是燃燒過程的結束。

這套火焰行者的法決,並非是像風係控火術一樣,從氧氣的角度來控製火焰。而是在真正看破火焰的微觀屬性後所總結出的一套修煉法決!

從微光層麵去了解火焰,破解火焰,控製火焰!若是能將這套法決修煉至極致,自己也許真的能夠成為控製這天下之火的火焰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