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這女尼為了心中之願,已經攢下了一些的錢財,便將錢拿出,雇傭村人們出工出力。一者為了掙錢,二者為了避禍,這寺院很快就蓋好了,就是白雀庵。
那之後,果然就沒有少女再失蹤過了。
女尼做了庵主,得附近幾個村供奉,有了這白雀庵,又聽聞河中當真有妖,流民作亂一事也少了。附近村子也慢慢恢複了平靜,玉姑河妖一事,漸漸為人們所淡忘。那女尼也十分高壽,在臨死前,她留下遺言,水中妖物仍在,她之死,不遵漢族土葬,也不遵佛家塔葬或火葬,反而要水葬,將她的屍體就沉入這玉姑河底,用以永鎮妖物,每年觀音誕日,要向河中投以水晶珠,助她降妖。
小尼姑們依言行事。在第一代庵主死後,就將她的屍身沉入水中了。
所以玉姑河中記載著出過事的人,就隻有三個,那第一個新娘子,第二個撈到屍體的少女,以及這位庵主,並且這第三個人,還是死後沉屍。
至於那據說第三位失蹤的少女,一直沒有被撈出來屍體過,所以到底是不是真的在河裏失蹤,就不得而知了。
而在那之後,白雀庵就再也沒有過記載,有人失蹤,無論是官方上報失蹤人口的記載,還是村誌村錄都不曾見,那就應該是一直平安玩事吧。
這些事,已經是百年前白雀庵初建的往事了。
“等下,也就是說,其實玉姑河的鬼故事講的很凶,但其實真算起來,白雀庵除了100年前曾在十幾年內撈起過兩具屍體之外,根本也沒發生過什麼大事啊。”鍾曉欣問道。
她怎麼有一種被騙的感覺,之前還以為這裏當真要鬧鬼的前奏呢,為什麼突然就變成偵探劇本了?
“差不多就是這樣吧。因為到底是100年前的事了,所以也找不到大楚時期的官府資料,但白雀庵裏麵,對於初代說庵主舍身鎮妖的事跡,是有記載的。”因為出家人不能亂打誑語嘛。所以當時的記載,應該是初代庵主死後,其弟子做的記錄,新娘子的死亡時間,大約是建庵之前的10年前,總之算是個當地人曾親身體驗過的奇幻故事,所以庵堂做記錄時,還有活著人可以做證,而第二個少女的死亡則在建庵前幾年,撈屍的情況,庵中弟子還是轉述的官府的記錄,而第三個少女到底是不是失蹤於玉姑河,因為沒撈到過屍體,所以說不清楚,隻不過庵中弟子們也算到了河中水妖的身上,最後為此,初代庵主的水葬就顯得猶為感人,所以那之後,雖然是一個村民自發建起來的庵堂,卻廣受供奉,並且據說,白雀庵靈驗異常,就是大楚皇室信奉白蓮教的貴人們,也不乏有人前來參拜。
這一切的名聲,講真,都是建立在初代庵主自願犧牲沉水鎮屍的前提下,也就是說……水裏到底是真的有妖?還有其實不過是那位庵主為了建觀音道場所說的謊言?
一條河,百年多來總共才淹死了兩個人,就安全性來講,已經很環保了,除了屍體的發現速度慢點,真沒什麼好報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