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1 / 1)

流蕩的歲月

我跟老公萬祥牛成家已20多年,他無煙酒不良習慣,不打麻將賭錢。他平時準時上下班,單位工作兢兢業業。回家後,他忙裏忙外做家務,老萬唯一的嗜好就是抽時間讀書看報寫文。老萬一慣耐吃苦,這是與他同過事的人共識的,因此不少同事稱他“一頭吉祥牛”,或直呼他“祥牛”。老萬50歲時不幸下崗,下崗者出書不易,做為妻,我最了解老公,為這本書作序,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

下崗後,老萬邊打工邊耕耘,力圖“堤內損失提外補”。他畢竟比不了年輕的打工族,心有餘力不足,隻好“告老還鄉”。在家,老萬時常翻閱文友們贈送的一摞書,著書者有編輯記者,有作家文豪,此時,老萬總會流露羨慕之情。我勸其不妨自己也出書,他顯出驚訝,人家皆大手筆,我一個小百姓怎能與之攀比?是的,人與人之間,不可攀比,但“有來無往非君子”,你收下人家那麼多書,豈不該回贈?如今報刊雜誌重文而非重名,人家采用自由來稿,管你是工人還是當官的?不妨將自己發表過的文學散文,各類作品選擇性地搜集整理成冊,豈不就是一本書,豈不也是一種精神食糧?

老萬同誌曾插隊蘇南,後來又隨家下放蘇北,吃過自己種的江南大米,嚐過親手收獲的蘇北五穀雜糧。在鄉下,老萬幹過農川電工,在鐵木社打過鐵,廣播站工作過。他當過電影放映員,在鎮辦企業當過會計,在縣農機廠幹過車刨磨等機床。回城裏,老萬幹過注塑機、當過搬運工、采購員、收發員、在企業報當過責任編輯,還為工廠看過大門。可謂人生坎坷,經曆曲折,歲月蹉跎。

讀老萬在報紙刊物發表的副刊文學稿,作品無不打下他豐富真實的生活經曆。老萬的新聞作品內容主要是他現場采訪的所見所聞。由於老萬寫作興趣較廣,隻要是好玩好看耐讀耐回味的內容他都寫,采用哪種形式視情況而定。多年來他既搞文學創作稿,又采訪新聞稿,成為“兩棲作者”。因此,不少文友來電或見到他麵時,直截了當地稱他為“雜家”。

老萬的文章雖小雖雜,雖星星點點,卻是自己發的光,是他筆耕不輟的結果。這些年來,我細細地觀察著老萬,詳詳地研究他的作品,我發現老萬豈不就是魯迅筆下的活脫脫的孺子牛!他吃的是草,奉獻出的是奶,他的無私奉獻精神始終感悟著我。“爬格子”需要探索與追求,更需要真誠與純意,而老萬恰恰得道其中。

老萬近視眼給了他一個模糊世界,於是他孜孜不倦地追求探尋。為了其模糊世界返樸歸真,為了使真誠的心境與人生的追求不改變,老萬同誌忘不了,16歲時,他有過在長安街接受中央首長同誌的檢閱,見到毛主席的幸福時刻。22歲時,他因一個錯字而遭遇“反黨反社會主義”的政治迫害。因此老萬也曾有過逃離他鄉,流浪漂泊異地的乞丐經曆。

然而,近10年來,老萬也曾有過激動時刻,他那孺子牛的吃苦精神,換來了一次次碩果,曾被單位多次評為先進生產者;曾被新聞部門評為1994年度新華日報優秀通訊員,被評為1996年度南京日報優秀通訊員;獲得報刊各類作品獎60餘篇。老萬常對我說:他喜歡平凡,崇尚“安貧樂道”,厭惡“升官發財”;他的座右銘就是“有容乃大,無欲則剛。”

綜觀萬祥牛同誌流蕩的經曆,孺子牛的一生,再細讀他的各作品,在為其作序之時,再為他這本書定名為——《孺子牛之歌》。本冊書選集了萬祥牛的部分文學散文作品,他的報告文學、通訊、消息、社會新聞、言論作品選集另冊出版。倘若讀者能從萬祥牛作品中獲得一點甘做孺子牛的奉獻精神,出版這冊書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作者夫人:周昭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