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我近年思考唐宋詞創作現象的一點心得。
之所以選擇進入唐宋詞研究領域,一是出於對唐宋詞的偏好,二是出於對恩師鄧喬彬先生學識的敬仰與追隨。也許是多愁善感的天性與唐宋詞幽微的情感表達相契合,我曆來偏好唐宋詞,但這種偏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僅僅停留在感性層麵,停留在閱讀鑒賞的水平,我研究的重心從未偏離過文藝理論的大範疇。真正涉足唐宋詞研究,還是在六年前進入暨南大學學習並投師到鄧先生名下之後。那時我的研究興趣依然更多在文藝、文化方麵,但是在一次次聆聽先生的課程並拜讀先生的著作之後,在不經意的某天,我突然產生了研究的衝動,並隱約感覺到休閑與唐宋詞的某種內在關聯,試圖將休閑文化運用於唐宋詞創作研究,隨後即把這個想法和先生交流,得到先生的鼓勵與認可。一晃五年過去了,其間教學、工作、生活種種繁雜瑣事纏身,直到2009年12月才開始動筆。如今,眼見當年萌生的想法即將變成現實,但是,當書稿最後一個字敲出,我卻沒有想象中的高興和輕鬆,而是平添了許多惶懼不安:怕自身學識疏淺書稿多有錯漏,怕時間倉促多有失誤,更怕學養不深辱沒了先生的學名。無論好壞,我將當初的想法呈現出來,就教於各位前輩、學者和同仁。
本書寫作過程中,我得到了恩師的悉心指點,從選題的確定到修改定稿,每一步老師都傾力相助,僅最後一稿修訂,老師親自動手的就達百餘處之多。同時,我的寫作更是在參閱借鑒了許多前輩大家的研究成果基礎上完成的。如蘇州大學楊海明教授及其弟子、王兆鵬教授、沈鬆勤教授、劉尊明教授、沈家莊教授等的研究成果,都為本書的完成提供了很好的啟示和引導。書中所引用的當今學者的研究成果,有未注明者,尚祈諒解!
書稿能順利完成出版,我首先要感謝恩師對我的鼓勵與全程指導,老師在百忙中抽空為我審閱大綱,修改審稿;其次要感謝暨南大學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蔣述卓先生在繁忙的行政事務和學術活動間隙撥冗為我寫序;還要感謝暨南大學出版社杜小陸先生一路的幫助與支持,要感謝五邑大學科技處出版基金的經費支持,更要感謝我的家人,在我忙於案頭之時默默地支持與付出。
如今,一切的付出都將凝結成鉛字,我等待著大家的幫助與指教。
謝珊珊
二○一○年國慶於灝景園書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