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號,上午9時,中國記者科考探險隊告別了阿裏軍分區的首長和官兵,從獅泉河出發,沿219國道,繼續向拉薩挺進。從獅泉河到昆沙已是柏油路。據說這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柏油路麵。整個新藏線正由武警交通八支隊負責施工。再有三到五年,新藏線將全部鋪設為柏油路麵。
下午5時左右,探險隊來到了普蘭縣境內,這裏的路況明顯不及噶爾縣境內的路況好。車隊在一望無際的高原戈壁上奔馳,盡管這裏的國道凹凸不平,但對這些剛剛走出無人區的車隊來說,就如履平地,誰也不用再為陷車擔驚受怕了。
這一帶水草豐茂,是良好的天然牧場,也是野生動物的樂匾。行車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藏辮羊在山腳下吃草,看到車輛駛過也不懼怕。除非靠得很近或有人下車向它們走近時才跑動。
隊員們被這原始而淳樸的自然景觀迷住了,大夥兒紛紛下車用鏡頭捕捉這難得的場景。然而拿起鏡頭才發現,夕陽下那座銀光閃閃的雪山更加引人注目。隊長說那就是西藏第一大神山一一一岡仁波齊。岡仁波齊是岡底斯山脈的主峰,海拔6714米,雄偉壯觀,氣勢磅疇,在多種宗教中擁有神聖的地位,數百年來以無數神奇的故事和傳說吸引了無數信教群眾和旅行者,令人仰慕、崇拜和向往。在未來阿裏之前,我就聽說了許多關於神山的故事,阿裏也因擁有神山聖湖而聞名遐跡。、岡仁波齊,藏語意為"雪山之寶"。據說朝聖者來此轉山一圈,可洗盡一生罪孽;轉山十圈可在五百輪回中免下地獄之苦;轉山百圈可在今生成佛升天;而在釋迦牟尼誕生的馬年轉山一圈,貝IJ可增加一輪十二倍的功德,相當於常年的十三圈。數百年來,朝聖者絡繹不絕。在通往神山的一條條道路上,形成了一個耐人尋味、令人感慨的永動流。每年到這裏朝聖、轉山、旅遊的中外信徒、遊客成千上萬,虔誠的信徒則不遠萬裏叩著長頭,用長達→年或更長的時間來朝拜神山。
出於對神山的崇敬,我們暫時離開公路,沿著一條小道向神山靠攏,當車隊走到距神山大約有十來公裏的一條小河邊時停了下來,我被這清澈的河水所吸引,走到河邊,用雙手捧起一掬清涼的河水,細細品嚐,甘甜爽口、沁人肺腑。喝了這來自神山的聖水,再看神山岡仁波齊又是一番景象。
岡仁波齊山形如橄欖,直插雲霄,峰頂如七彩圓冠,周圍如八瓣蓮花四麵環繞,山身如水晶砌成,峰頂宛如技高絕頂的玉鑲冰雕,若不是親眼所見,簡直難以想像自然界絕對真實地存在這樣的景觀。那一刻我能真切體會到岡仁波齊在夕陽下所蘊含的無窮神性;它反射出的自然景觀,同時又是心靈世界的美之極致。於是我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感悟,那是我曾一直追求的寧靜、平和,正如我們夢中的香格裏拉。
車隊越過小河,我們來到神出腳下,發現這裏賓館被店二應俱全,檔次無法和內地相比,但對我們來說,已經是很不錯了。也許是季節的原因,這裏真正旅遊的人看來並不多,大多是前來朝山的香客。幾十個藏民包一輛卡車,到了神山腳下車子-"亭,帳篷往車周圍-搭,就是他們的住所;大量的印度、尼泊爾等國外的朝聖者住的都是建在山腳下的比較簡陋的賓館或旅店。我們在山腳下轉了一圈,看到來這裏的幾乎都是前來朝聖的藏民和遠道而來的佛教聖徒。從他們對神山表示出的虔誠可以看出,神山己深深地植根於當地的宗教文化之中。
岡仁波齊已不是純粹的自然之山,而是人與神、人與自然結合的精神之山、文化之山、信仰之山。
神山腳下的帳篷遠比固定建築要多,也比一般的集鎮熱鬧。在夕陽的餘暉裏,我們想在這個順山勢而建的帳篷部落裏,尋找→個吃飯和落腳的-1主Z一地方,但沒有如願。這裏惟一的比較像樣的賓館已經住滿,進去一看,住的全是來自印度、尼泊爾等國的香客。我們找工作人員問能否擠出幾個房間?"他們回答不行,要住必須提前由旅行社預定。"由於不是旅遊旺季,除了這家賓館,其餘的小餐館都是冰鍋冷灶,吃飯也不方便。按日程安排,我們沒有轉山的時間,隻能站在山腳下目睹一下神山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