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宇宙中,並沒有什麼可以通行的標準來劃分各種宇宙族群的發展水平,就像你用能量技術來劃分,核能為一級,聚變能為二級,反物質能為三級……又或者以航行速度為劃分標準,不足光速一半為一級,無限接近或者達到光速為二級,超三倍光速為三級……再比如以族群平均個體實力為劃分,能禦劍飛行為一級,能破碎虛空為二級,能在太空中生存為三級……
不管你以什麼標準來劃分,其實都是有失偏頗的,因為宇宙的法則是恒定的,但也是無限的,沒有一個智慧生物或者族群敢說自己已經掌握了整個世界的真理,所以也就不存在真正的全知全能。由此而帶來的結果就是在浩渺的星空之中,無數偶然之下誕生的文明,都會有其獨特之處。
正是因為沒有誰能夠窺探到世間所有的奧秘,宇宙中的文明才會呈現出千姿百態百花齊放的姿態,每一個文明都會有其獨到的見解和技術。正所謂寸有所長,尺有所短,一個走修仙的文明怎麼和走科技的文明進行比較?就算以成敗論英雄,得出的結論真的就公允?
當然公允!一個文明的強弱與否,不是看其研究出了什麼技術,也不是看其個體實力有多麼的強大,比拚的是整體!
像某些一個就代表整個文明的宇宙怪獸,他們本身就是自己文明的代言詞,像地球這樣的科技文明,整個人類社會代表的才是自己的文明。至於誰強誰弱,如果以一隻獅子和一群土著為例,一隻獅子能一個個殺死落單的土著,而土著群起而攻之也能殺死獅子,兩個都互相忌憚,應該算是勢均力敵。而一群獅子和一個拿著獵槍的偷獵者,雖然偷獵者人數比土著少,身體可能也比土著弱,而獅子反而數量更多,但是裝備為其提供了額外的實力,偷獵者反而對獅群表現出碾壓之勢,如果將之看成技術或者技能,那麼就可以很簡單的理解強弱之別了。
強於弱,並不是看哪一個方麵,而是看的一個整體,隻有整體強了,才是真的強了,隻不過通過什麼來達到強大的目的,那就因人而異了。
就以白雅為例,她們蔬菜人作為電冰箱大王的手下擁有著對於地球人這些孱弱的生物而言強大的單兵戰鬥實力,而作為未來統治銀河係的存在,人家還擁有著高度發達的科技水平,如果按照地球人的思維,科技發達那就造戰艦!百億的炮管百億的光輝!但是電冰箱大王並沒有這麼做,他依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采用的戰術卻是快速而強大的戰場投送能力,將一群個體戰鬥實力高超的手下投放到戰場,瞬間就能打破對方密集的火力配置,從而將敵人從一個整體變成一團散沙。
這就是現實的宇宙,沒有什麼最強的進化路線,也沒有什麼最強的科技,隻有最適合的科技。隻要能將自身的特長發揮出來,隻要自己的整體實力上去了,這銀河係的霸主,誰人都能做得。
道理說起來很拗口,不過其實說起來也很簡單,第一,你得有能量,這是一切活動的根本,不論你采用何種形式的能量,能量強度的大小是決定一切的基礎;第二,不論你是隻有一隻的宇宙怪獸還是數量以兆計的生物群體,其實都是一個由無數生物單元聚合而來的整體,區別無非就是單元個體的自由度上的差別而已,而一個生物整體,它的強大可能不需要單元體個體同樣強大,但是單元體強大的生物整體,其必然是強大的;第三,生物整體實力的提升,始終都是和單元個體的提升息息相關的,無論是通過聚合科技造物,通過獲得外在造物,還是通過單元個體本身的提升,隻有個體的全麵提升才會真正推動整體的提升。
說了這麼多意義不明的東西,其實作者隻是想說,作者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不過以以上理論來看,探索艦隊麵前的喵星人肯定是比探索艦對弱就是了,就算探索艦隊隻有八百艘小型飛船,但是麵對眼前近六千艘喵星人飛船也絲毫不用懼怕,探索艦隊搭載的分離式能量護盾,每一艘都擁有著八個聚變反應堆專門為護盾提供能量(不是因為沒有更高等級的能量爐技術,而是基於燃料獲取與量產品生產工時方麵的考慮,所以才使用聚變爐),在能量輸出功率上,完全可以碾壓對麵的艦隊。傳說中高達單機滅戰艦,小飛機單機滅死星之類的蠢事就不用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