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義從來就不喜歡毫無章法的硬碰硬,並非不敢,而是不想。因為在他看來,這種事情是隻有莽夫才會去做的事情。
不冒險,凡事都選擇三思而後行,做好一切準備後,再以氣吞山河之勢一舉拿下敵人,這才是他心目中一名決策者、一軍的統帥應該做的事情。所以他會選擇常年休養生息,一步一步的壯大自己,不惜放棄許多所謂的擴張好機會。
這麼做其實並沒有什麼問題,雖然李義在討伐董卓之後就沒有打過幾次仗,但在僅有的幾次戰爭中,李義卻全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這些勝利,讓李義逐步成長為下最強大的勢力之一,甚至當袁術退守江東之後,這個之一也可以去掉了。
而如今進攻長安,看似李義似乎進展非常緩慢,但實際上卻是占盡了優勢,不然的話,張寧又怎麼可能在兵力擁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依然做出死守的選擇呢?更別如今城牆都被李軍給攻破了。可以,就算是這麼硬拚下去,哪怕人數比太平軍要少,但最終獲得勝利的人也必定是李義。
要知道這數個月以來,李軍的士兵雖然死傷人數超過六萬,但太平軍的傷亡人數卻已經突破了十萬……守城方的士兵傷亡數量將近兩倍於攻城方,古往今來……嗯,好吧,其實在黃巾之亂的時候,這種情況挺普遍的。
當然,太平軍整體的素質肯定要比昔日黃巾軍強,但李軍卻也不是昔日的官兵可以比擬的。更別李義麾下的這些大將,就算比不上盧植、皇甫嵩兩人,卻也未必比朱儁差多少。
但就在這種情況下,李義在看到巷戰很難立刻擊敗太平軍後,還是立刻選擇了停戰尋思對策,絲毫沒有繼續強攻下去的打算。為的,就是不想部隊出現更大的傷亡。
隻是……李義想停,張寧卻反而不想。
“李子康雖然文武雙全,是為當今下第一名將,但他卻有一個最大的弱點,那就是過於體恤百姓,注重名聲了!所以,他在看到部隊出現太多的傷亡卻依然無法擊敗我軍後,立刻選擇了停止進攻商議對策。而這,正是我軍取勝的機會!”張寧在等了一,發現李軍依然沒有任何動靜後,立刻將馬超招來吩咐道。
而張寧的這番話,卻也正和馬超的心思。李義怕傷亡,他馬超可不怕!當初聚集了足足四十萬的大軍,為的不就是今這種情況嗎?哪怕全都拚沒了,隻要能夠將李義擊退,在馬超看來依然是值得的事情。
“黃的信徒們!漢庭的走狗已經被我們打怕了!隻要我們再加把勁,將他們趕出城內,勝利必將是屬於我們的!到時候,錢財、女人、高官厚祿唾手可得!”得到命令的黃大等人,立刻召集將士們鼓動著。
而在他們的賣力鼓舞下,以及督戰隊那明晃晃的大刀威懾下,太平軍的士兵們雖然不願,但也隻得拿起手中的武器,重新投入到戰爭之中。
不過,當他們發現李軍確實像黃大他們所言,隻是依托著防禦工事死守,絲毫沒有反攻的跡象後,他們的士氣頓時大漲。因為在他們看來,李軍這種表現定然是真的被他們打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