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不但自作主張改了詞,順便將袁紹寫給李義的信也順手丟了。
“嗬嗬,這袁紹,看來是遇到硬茬了。”李義聞言,心中好笑的想著。從袁熙的話中,結合曆史的資料,李義很輕易的就猜到了袁紹如今的處境。不過雖然這麼想,但嘴上李義還是點了點頭道,“那是自然,我出兵討伐那董賊,就是為了朝廷和下百姓……”
隨後,李義就設宴招待袁熙,雖然因為皮氏城距離不遠,隻是擺了一個宴而已。當然,之所以設宴款待,卻不是因為袁熙是袁紹之子,而是因為袁熙是司馬徽的弟子。畢竟對於司馬徽,李義可是非常尊敬的。而且,雖然一直都有通信,但李義還是想通過別人之口,得知一些關於司馬徽的事情。
“恩師的身體很好,依然還留在陽翟隱居。郭師兄已經回到家族行冠禮,不過君侯卻也毋須擔心,因為還有另一名師弟陪伴恩師。”袁熙恭聲道。
“哦?就是那阿庶吧?據也是頗有才華之人。”李義聞言應道。
“正是,徐師兄之才,勝熙十倍,而且他還除了兵法韜略之外,武藝卻也不俗。”袁熙恭聲應道。
“哦,這等人才,我可真想見見啊。”李義聞言大笑道,同時心中浮出了一個想法,“最好將德操公也一同騙來。”
起來,李義已經不知道邀請司馬徽多少次了,從黃巾之亂爆發時,他就邀請司馬徽前來並州避難,後來黃巾在豫州複起,他又再次邀請。直到董卓亂政,曹操號召下群雄起兵討賊,李義又再次邀請司馬徽來並州避難,隻是,統統被司馬徽以不想離開陽翟為理由拒絕了。
這讓李義很無奈,可他卻不打算放棄。畢竟,那可是司馬徽啊,教導出無數牛人的漢末最強教師。而且李義可是還記得,司馬徽最終還是離開了陽翟前往荊州,這不就明他還有機會嗎?雖然事不過三,但對於司馬徽這種大能,就算事過萬千又如何?
酒過三巡,李義忽然問道,“阿熙啊,話你怎麼會到這裏?別是袁車騎派你來的啊~而且你今年才14歲吧?不應該呆在渤海嗎?”
“其實是在下主動請纓前來,因為恩師一直對君侯讚不絕口,所以子希望能夠親眼見一見君侯。”袁熙聞言恭聲道,隨後,又露出了一個不好意思的神情訕笑道,“其實父君出兵之時,在下尚在陽翟。聽到不斷傳來的捷報就有些忍不住了。畢竟這等規模的戰事,如果這一次不來看看,恐怕就再也沒有機會了。所以在下就告別了恩師前往父君之處。”
“其實和後麵那一場場動人心魄的大戰比起來,這場戰爭當真算不上什麼……”李義心中暗想著。不過嚴格來,對於袁熙的這個想法他也能夠理解,畢竟他麾下就有不少這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