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7:賊寇三輔,三州亂起(2 / 3)

“真的?!”那名兵聞言震驚的看著秦宜祿,表情上寫滿了不信,畢竟在這個時代,識字可從來不是尋常人能夠擁有的本事。而且在雒陽呆過……也同樣是相當引人注意的履曆。因為古代交通不便,任何走南闖北的人,可都是得有相當大的本事,對比普通百姓而言。

“哦?識字?來,這幾個字念什麼?”聽到這邊的騷動,另一邊的一名上官模樣的人湊了過來,將一塊木牘遞了過來問道。

“李二狗,18歲,五原郡五原縣人……”秦宜祿聞言連忙道。

“哈~還真識得字?既然認字,為什麼還要當兵啊?”那名上官見狀笑道。此人乃是飛騎營的一支特殊部隊中的伍長,是特殊,其實就是歸屬於夏侯蘭的一支特殊部隊。

自從夏侯蘭跟著趙雲投靠李義之後,因為武藝平平,騎術和箭術也都一般般,最終李義讓其單獨帶了一支約莫0人的隊伍,這支隊伍打仗什麼的基本不咋的,但卻有個特點,都識字,而且口齒清楚。基本上,募兵記錄,還有前往各地去下令或者通報什麼事情,都是他們在幹的。有些時候,比如之前李義率軍前往各地視察,也會帶上幾名這支部隊的士兵。

“回上官,因為人雖然識字,但並沒有什麼文才……”秦宜祿聞言連忙回答著。如果有文才,那他早就跑去地方官邸自薦去了,再不濟幫人寫寫信什麼的,也足以衣食無憂。

“這樣啊。”那名伍長聞言點了點頭,隨後又考了秦宜祿幾個字,就將他的名字登記下來了。“你合格了,這些是賞金,拿去吧,明記得來報道。”伍長隨手從一旁的箱子中抓了約莫100錢交給了秦宜祿,同時衝他點頭道。

這是李義規定的,美其名曰賞金!在這個時代,一個人去酒樓吃一頓,一般也就0錢而已,一石梁米也不過400錢。這些錢多不多,少不少,但作為賞金發放,無疑讓那些剛剛加入飛騎營的人對未來更加充滿希望。順便一提,陷陣營那邊賞金有00錢,不過那邊的要求可比飛騎營要高多了。

拿了錢,秦宜祿飛快的向曼柏縣跑去,那興奮的神情絲毫沒有任何的掩飾,不過對此,周圍的人並沒有露出鄙夷的神色,反而露出了羨慕之情。畢竟從軍,為的不就是這個嗎?!

不多時,秦宜祿就帶著錢財來到了曼柏縣最好的一處酒樓,在裏麵大吃大喝了一番後,待到臨走時,他忽然想起一件事來,“掌櫃,再給我弄點菜,嗯……要便宜的。”

隨後,他才帶著菜離開酒樓,回到了臨時居住的地方。一推門,他就興奮的大喊著,“月兒,我回來了!”

“君子,怎麼樣?成功了嗎?”一名清脆的聲音在屋內響起,語氣頗為激動。隨後,一名約莫16歲的女子就跑出來,卻是秦宜祿之妻杜月。她長得很是秀麗,眉宇之間卻帶著一絲化不開的憂愁。

“那是當然了,也不看看為夫是誰?!來,這是為夫用賞金買的,快吃吧~”秦宜祿得意的笑道,同時將從酒樓中買來的便宜菜遞了過去。

“這就好,這就好……”杜月聞言開心的低喃著,同時接過菜放於桌上,迫不及待的就準備享用這已經很久沒有品嚐到的美味,不過剛坐下,杜月似乎想起什麼來,古怪的看著秦宜祿問道,“君子不吃嗎?”

“哈哈~飛騎營管飯,我在那邊已經吃完了~”秦宜祿大笑道。

聞言,杜月也不疑有他,因為飛騎營的福利待遇之好,整個並州早就傳遍了。隨即,杜月就一口一口的吃了起來,每一口,都是那麼的慢,那麼的細致,每一口,都是咀嚼到食物徹底沒有了任何味道,才會將其咽下。

她和秦宜祿乃是青梅竹馬,自幼就定了娃娃親那種。隻是待成親後,秦宜祿因為不想在家種田,於是就帶著杜月跑去了雒陽。一路之上,不知道吃了多少的苦,但杜月卻從來沒有半句怨言。

而之後,在雒陽待了一段時間的秦宜祿,因為黃巾之亂的原因,又逃回了雲中,隻是那個時候,家中耕地早已經因為父母的病逝而被地主交給了別人。雖然杜月勸秦宜祿找地主尋一塊地繼續耕種,可惜待雒陽當了一段城門衛兵的秦宜祿又哪裏幹得了這些粗活?直到現在,實在是因為家中幾乎沒有任何餘糧了,也恰好趕上飛騎營和陷陣營募兵,他才被秦宜祿磨得跑來碰碰運氣。

杜月在那邊不斷吃著,那邊秦宜祿卻在琢磨著如何飛黃騰達,雖然飛騎營的待遇很好,但早就見識了雒陽繁華的他,又哪裏會滿足?要知道城門衛兵雖然俸祿不高,但可是有不少灰色收入的。

隻是想著想著,他的眼神又落在了杜月的身上,雖然隻有16歲,但那玲瓏有致的身材……

4月,黑山之中。

“褚將軍,我覺得時機已經到了!”張牛角激動的道,“如今涼州大亂,數萬騎兵寇三輔,那皇甫嵩更是被調往了長安。這種時候我們還不起事,更待何時?!”

“張將軍,我覺得還是應該再等一等,畢竟並州距離我們這邊可不遠啊……”褚燕聞言猶豫的道。

張牛角乃是冀州的一支黃巾餘部的首領,而褚燕則是在黃巾之亂壯大的一支亂軍首領。就在不久前,在張寧的勸下,兩支部隊合二為一,並在褚燕的主動要求下,以張牛角為頭領。這種結果讓張牛角很是敬重褚燕,任何事情都會和他商議。

“褚將軍所言甚是有理,不過那李義如今還在募兵,想來真正能戰的隻有那原本的度遼營騎兵。如果其真的殺過來,就如黃君所言,我們直接躲進黑山之中,他又能夠拿我們如何?”張牛角聞言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