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義這邊胡思亂想著,那邊靈帝劉宏看著眾人的表現點了點頭,似乎很滿意他們震驚的表情。嗯……不得不,袁隗等人確實是非常了解劉宏的心思。最少李義是完全不明白,為什麼劉宏會為這件事情而感到滿意,“難道堂堂皇帝也會有這種幼稚的心態?”李義古怪的想著。
嗯……看來李義似乎是被劉宏昨的表現給蒙蔽了,讓他直接忘記了曆史上的劉宏到底幹了多少奇葩的事情了。
幸運的是,劉宏並沒有讓朝堂之上出現什麼尷尬的氣氛,而是隨即看著李義笑道,“子康,來你想要為先祖平反的理由吧~”
“諾!”李義聞言應道,隨即看向眾人沉聲道,“根據本家祖輩傳下來的遺訓,昔日先祖之所以投降胡人,卻是希望能夠借此機會徹底打探清胡人的行動。諸位也知道,胡人的習性和我們漢人大不相同,很少會長時間的停留在一個地方。”
到這裏,李義看了一眼露出沉思狀的眾人,隨後再次道,“先祖在投降之前的事跡想來諸位不會陌生,雖然先祖確實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點,但忠君愛國之心,先祖還是能夠承受的起考驗的!”
“子康,你得雖然有些道理,但李公身在塞外一年後,才發生了那件事情。這一年的時間,為什麼李公卻沒有傳回任何音訊呢?”鄧盛開口問道。
鄧盛的一番話,讓眾人的目光重新落在了李義的身上。確實,李陵投降匈奴這件事情有許多的疑點,但最重要的還是在之後的一年多來,李陵根本沒有任何的音訊傳回!可以,隻要他能夠傳回任何音訊,武帝劉徹都不可能做出那件事情,誅殺李陵的全家。
“回鄧公,那胡人單於對義的先祖很是看重,所以根據先祖留下的訊息,這一年多來其實他一直都處在單於的嚴密監視之下,別打探情報,隻要走出大帳,就會立刻有人跟隨。”李義聞言搖頭歎息著,“後來發生了那件事情,讓先祖心灰意冷,最終就變成了後來那般。”
聞言,鄧盛點了點頭不再多言,而李義也將目光看向了其他人。在他看來,如今這所謂的平反,就好像後世的那種辯論賽一樣,一問一答,就看誰得過誰了。
“子康,那尊先祖之後又是如何留下如今九原李家這支血脈的呢?”張溫見狀開口問道。
“回張公,確是先祖在胡人那邊居住數年之後,終於取得了胡人單於的信任,尋了個機會納了一名漢人女子為妾並生下一子,並在其子長大後,要求他也必須娶一名漢人女子生下男童。”李義聞言恭聲道。
“而後來,隨著匈奴內附,義這一脈的先祖也趁機來到了並州,並最終在九原縣紮根。”李義歎聲道。
聞言,眾人連連感歎著,雖然李義沒有明言,或者他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但任誰從李義的那番話中,都能夠猜得到李家先祖在九原紮根時,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難。
“子康,李公為九原李氏的先祖,而子康的家君也是在並州被稱為刀、槍、箭三絕,如此武藝想來既是從李公那邊傳下來的。那麼既然如此,為何李家世代都不曾有人為朝廷效力呢?”袁隗這時開口問道。
“因為先祖在病逝前就曾經留下遺訓,如果子孫有機會重返漢土的話,絕對不可為朝廷效力。”李義聞言直接道。
一句話,頓時讓眾人看向李義的眼光充滿了震驚,尤其是袁隗,更是驚詫莫名。要知道從剛才鄧盛開始,再到張溫和袁隗,他們所問的問題其實都是最好回答或者是必須解釋的問題,之所以如此,自然是為了幫李義了。
在他們想來,李義如果連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沒有想好,那為李陵平反無疑就是一個大的笑話,更會直接讓他們失去了繼續拉攏李義的興趣。畢竟一個做事情不經大腦的人,就算現在的成就再高,進入朝堂之後的結局也不可能好到哪裏去。
而之前李義回答張溫和鄧盛的話,也讓他們很滿意。雖然他們也不知道李義的這些到底是真是假,但最少在沒有實際證據的情況下,李義的話無疑將作為平反的關鍵證詞。畢竟,李義乃是李陵的後人,的話顯然是有一定服力的。
嗯?如果有實際證據呢?如果真有的話,李陵的事情早就被定性了,也不至於一直拖到現在!
可如今,李義突然爆出這麼一個遺訓,這顯然對他很是不利。因為不管其違背了祖訓,還是這個祖訓本身,都是一個不消息就會招來禍事的大問題!
一旁,皇甫嵩和朱儁頓時大急,生怕李義的這番話觸怒了劉宏,而事實上在李義這番話一出口後,劉宏的臉色確實直接就僵了,顯然也被李義這番話給驚住了。可惜此時李義的話以出口,就算他們想要提醒也已經來不及,更別張讓等人此時一直都在看著這邊,根本沒有任何的機會幫忙。
將眾人的反應收入眼底,對於他們的反應,李義並沒有感到任何的意外,因為早在他出這番話之前,就已經猜到了這一點。但他還是了,一方麵是他早已經有了應對的辦法,另一方麵,這件事情其實就算李義想瞞也根本瞞不住。
畢竟,知道李家之所以不為朝廷效力的有多少人?李義也不知道,因為單單他自己和李彥,就以這個結果先後拒絕了郭鴻、陳古等人。那麼再往前的那些祖輩呢?雖然他們早就已經作古,但萬一突然跳出個人來把這件事情爆出來呢?或許那個時候李義已經成為了一方霸主,但這件事情也依然會讓他成為失信之人。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聲譽這種東西一旦失去,可就很難再拿回來了,尤其在信譽等方麵,更是將成為一個人一輩子的標簽。畢竟,這是一個講究禮義廉恥的時代,而不是像後世那般,許多人為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