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難,自然是因為其他人的阻礙了。
“子康,之前立於聖上身後的那名宦官,正是黃門蹇碩,其與張讓等人乃是一丘之貉,而張讓等人一直都忌憚於你,如果不出攸所料,他們肯定會趁機汙蔑子康的先祖,借此打壓於你。”荀攸提醒道。
“原來那人就是蹇碩啊……”李義聞言暗想著。對於這個宦官,李義倒是還記得,畢竟其是西園軍的統帥,十常侍中唯一握有兵權的人。
“義明白,多謝公達提醒。”李義聞言點了點頭道。
“另外,大將軍那邊……子康還要注意一些……”荀攸猶豫了一下後,最終還是提醒著。
起來,荀家對於朝堂無盡的爭權奪利一直都非常的厭惡,這就導致了雖然昔日荀氏八龍聞名下,但卻各個都隱居在野,隻有荀攸早逝的家君荀彝曾經擔任州官從事。
而荀攸自從被何進征召後,就一直努力拉近何進與諸士大夫之間的關係,因為在他看來,何進絕對不會,也不可能成為之前如梁冀之輩專權的人,理由很簡單,何進根本沒有那個能力和資本。如此一來,隻要何進和士大夫們齊心,自然就可以擊敗專權的宦官,恢複朝堂的安定。
隻是如今看來,這不過隻是荀攸的一廂情願罷了。雖然何進征召了荀攸等人,但那似乎隻是為了證明何進禮賢下士,想要和諸多世家拉近關係的手段而已,事實上從被征召到現在,何進就壓根沒有問過荀攸什麼意見,甚至在最近幾,連日常召見詢問做做樣子的功夫都免了。
荀攸乃是絕頂聰明之人,又如何不知道何進這幾為什麼對他們這些世家子弟避而不見?也正是因為如此,讓他對何進徹底寒了心。就因為皇帝的寵信,何進就能夠如此忌憚一個還沒有入京為官的年輕俊傑,這顯然不是一個身居高位者應該有的態度。
而李義呢?文武雙全先不提,單就他這些年積累下來的名聲,就足以讓所有人側目。所以荀攸幫他,不單單是因為他是自己的好友,更是因為他非常看好李義會在未來成為大漢的棟梁!雖然劉宏將李義當作是他的霍去病這件事情有些扯淡,但最少如今看來,李義除了沒有北伐之外,似乎也不比霍去病差到哪裏去。
這種現實,讓荀攸雖然明知身為何進的幕僚卻提醒李義注意這件事情有些失節,但荀攸還是這麼做了,因為他覺得,如果真的幫助何進對付李義,才是真正的失節!
“義會留心的。”李義聞言點了點頭,對於何進的想法,曹操、皇甫嵩等人都已經和他分析過了,他又如何不明白荀攸的意思呢?隻是嘴上這麼,但心中李義對於何進還是充滿了不屑的。
不單單是因為前世的那些影視、、遊戲給李義帶來的影響,更是因為在這個時代,所有人對何進的評價就沒有一個是正麵的。這種情況,顯然不能單單用何進的出身,以及依靠裙帶關係上位來解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