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李義知道,盧植之所以讓自己前往豫州,並不單單是因為廣宗難以攻下,不然為啥8萬大軍就隻有他這支部隊離開?同樣,也不是為了更快的平定豫州的黃巾亂賊,因為就算沒有他李義,傳來的消息也均表明皇甫嵩和朱儁在豫州正把黃巾軍吊起來在打。當然,加快速度的目的也是有,但那不過隻是順便的事情罷了。
所以,在李義看來,盧植之所以讓他馳援豫州的目的就隻有一個,撈戰功!在盧植看來,李義短時間能夠在冀州獲取的戰功已經到頭了。或許還可以前往渤海那邊阻擊張寶部,但盧植卻並不願意這麼做,因為他覺得李義的度遼營兵種實在過於單調,很容易被別人針對。
所以,盧植就將李義派往豫州,配合皇甫嵩和朱儁,定然可以獲取大量的戰功,同時,也能夠和這兩人增加一些情誼。他可還記得昔日朱儁和皇甫嵩為了爭奪李義,可是使出了各種手段呢。
這兩人中,尤其是朱儁,因為盧植和皇甫嵩都已經是4、50歲的人了,隻有朱儁才0多歲。在盧植的眼中,他們兩人定然會成為未來大漢朝的壁壘,幫助漢朝抵禦甚至消滅北方的那些胡人。
當然,如果他們兩人更夠在朝中站住腳,幫助士大夫們打倒宦官集團那就更好了,不過以盧植對於朱儁和李義的了解,恐怕他們對於朝中事務,也不會有太大的興趣。畢竟和打仗比起來,朝堂上的鬥爭,無疑更加黑暗,也更加的讓人無奈。
不過,對於盧植對自己的期待,李義顯然並沒有想到。不然的話,可能他就不會離開了,最少也得等到朝廷派的那什麼宦官抵達廣宗之後再走。
而就在李義不斷向豫州進發時,可能是冥冥之中皇甫嵩他們隱約猜到,正有一支人頭狗在迅速接近這裏,準備竊取他們即將采摘的果實。所以麵對波才和彭脫的15萬大軍,皇甫嵩和朱儁在商議之後,選擇了迅速逼近準備一決勝負。
是的,在這段時間裏,波才和彭脫再次糾集到了5萬大軍,雖然這些人都是強征來的,根本算不上戰鬥力。但對於兩人來,人多,顯然就是戰鬥力的最好證明。
不過對此,皇甫嵩和朱儁並沒有在意,因為他們此時麾下的兵力也已經達到了6萬人。和盧植一樣,擁有就地征兵權利的他們,可完全不打算委屈自己。雖然以少敵多方顯名將之能,但如果可以的話,又有哪位名將願意這麼幹呢?更別就算如此,他們的兵力依然不到敵軍的一半。
西華,始於春秋時期,作為宋華氏的封地,居東者既為東華,居西者既為西華。不過比起西華這個名字,在其稍微靠東北一點的地方無疑更加的出名,那就是長平!長平之戰,是許多戰國愛好者所津津樂道的,很多人都在猜測如果廉頗沒有被趙括替代的話,那麼趙國的命運會不會改變。
不過曆史沒有如果,所以在秦朝建立後,秦始皇在這裏設置了長平縣。而到了漢時,漢高祖劉邦則分置了長平和西華二縣,後來不久,長平縣被並入了西華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