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司馬徽對此是頗為無奈,雖然他也不怎麼在乎俗禮,但他還是覺得郭嘉這麼下去,未來的仕途可不會那麼的輕鬆。可惜,對於司馬徽的勸,郭嘉隻是嘴巴上附和,實際卻沒有任何的改變,見狀,司馬徽也不再多言。他一直信奉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道路,所以他一直都選擇順其自然的行事作風。
另外一邊,郭鴻離開後不久,李義所做的【出塞】就在潁川諸多世家中傳播開來。要知道潁川是什麼地方,無數年輕才俊紮堆的地方。曆史上除了荀彧叔侄之外,包括戲誌才、鍾繇、徐庶等全出自潁川。這種地方突然冒出了這麼一首詩,不但讓士子們感受到了李義的誌向高遠,更重要惡毒這還是一首稀少的七言律詩!
於是乎,李義再次出名了,許多年輕才子慕名而來,和李義談經論道。而對此,李義自然是求之不得,不別的,單單和這些人的談論中,他就覺得自己的智力又加了好幾點。
也就是這個時候,郭嘉在潁川士子圈中也打響了名頭,雖然他大部分的時候都隻是坐在一旁安靜的聽著,但每每發言,必定切中談論中的要害,饒是荀攸對此也是多有讚歎。
不過李義也不是沒有煩心事,那就是這些士子們總是想要他再做幾首詩來,可他肚子裏的存貨又哪裏有那麼多。而且作詩的講究那麼多,就算隨便搬出一首後世的絕妙詩句,在不應情不應景的情況下,又能好到哪裏去?就好像炎炎夏日你來一首讚美雪的詩句,那不是有毛病嗎?
但最終,李義還是成功的度過了這一關。“文章本成,妙手偶得之……為了作詩而作詩,卻不免落了下乘。”李義頗為裝逼的一句話,不但完美的化解了作詩危機,更讓包括司馬徽等潁川老一輩的名士也是稱讚連連,“子康真乃是縱奇才啊!”
雒陽,橋玄的府邸。
“文章本成,妙手偶得之……妙啊,實在是妙!”蔡邕連連讚歎著,這個句子他已經不知道讀了多少次,可每每讀起,還是覺得妙不可言。
“伯喈,你就不覺得那首【出塞】才是真正的妙嗎?能將自己的誌向變作如此充滿氣概的詩句,就算是老夫如今聽了,也不由得有一種前往邊疆和胡人作戰的想法。”橋玄聞言頗為不滿的道。
“哈哈~公祖公莫要責怪~”蔡邕聞言笑著抱歉著,不過不管是語氣還是神色,又哪裏有半點抱歉的意思呢?不過對此橋玄也沒有多什麼,因為他也知道蔡邕,雖然博學多才,但卻都是文才,對於出塞的感覺不可能和他這種率兵和胡人作戰過的人一樣。
在一旁,三名少女乖巧的坐在一旁,聽著橋玄兩人不斷議論著關於李義的事情。其中,一名少女約莫10來歲,一邊聽著一邊喃喃自語著,“文章本成,妙手偶得之……”
另外兩名少女約莫、4歲的模樣,似乎有些聽不懂橋玄兩人的話,隻是坐在那邊好奇的看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