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叔侄剛見麵時,所言對李義的佩服卻也不算是客套,因為他們確實聽過李義的名聲,而且也看過【白馬篇】。甚至他們在和其他潁川士子交往的時候,也曾經討論過關於李義的話題。
而如今見麵之後,李義的才華更是讓荀彧叔侄驚歎連連,並不是李義的才華之高,讓荀彧叔侄感到望塵莫及,而是因為李義能夠在資源很少的情況下學到這種程度。
“子康,攸今日才相信,世間真有才的存在。”荀攸看著李義恭聲道,“雖然有皇甫將軍和張司農的教導,但他們不過隻教導了你半年多的時間。而後麵的橋太尉,也隻教導了你一年。可以子康你完全憑借著自學,就達到了今這個地步……”荀攸著,忍不住搖頭歎息起來。
“是啊,如此才,實在讓我等汗顏啊……”荀彧接口道。
兩位未來的大能如此誇獎自己,饒是李義臉皮很厚,也忍不住有些臉紅。“兩位某要如此誇獎,兩位之才,勝義百倍,如果義是才,兩位又怎麼算呢?”李義不好意思的笑道。
“話不能這麼,潁川多士子,學術氛圍非常濃鬱。而且最重要的是我等出身世家,本身就擁有子康你所沒有的條件。如此情況下卻還是比不上子康你,豈不是讓我等汗顏?”荀攸輕笑道。
“是啊,如果彧和子康身份交換的話,恐怕彧連子康一成的才學都沒有。”荀彧也連聲附和著。
兩人的吹捧讓李義更加不好意思,隻得連連謙虛,順便也開始吹捧其荀彧叔侄。這種態度,讓荀彧叔侄對李義的態度更好了。以至於當荀彧叔侄準備離開時,連連要求李義一定要去他們的家中做客。
“這種情況,我到時候有沒有機會挖曹老板的牆角呢?”看著荀彧叔侄離去的背影,李義心中暗想著。
荀彧叔侄的離去讓李義對於世家子弟有了更多的感官,他終於發現,原來他能和王允成為忘年交並不算什麼稀奇事,因為這些士子在交朋友的時候,從來隻看對方的才學、人品。
不過,也就僅此而已,接下來的時間李義依然老老實實的跟司馬徽學習,絲毫沒有去潁川四處拜訪挖牆腳的想法。“世家子弟在投效勢力時,考慮的終究還是勢力的實力而不是交情。隻要我在黃巾之亂時好好表現,根本不擔心他們不來!”李義心中如此想著。
雖然沒有拜訪那些士子的想法,但卻不代表潁川的士子們沒有來拜訪李義的想法。畢竟,經過皇甫規等人的宣傳,李義在世家中的名氣可不要太大。而對於這些人,李義自然是笑臉相迎,不管是認識還是不認識的,而此時,他才發現潁川的士子才俊是真他娘的多啊。
“老是不是太照顧這個地方了?這麼一個的地方怎麼會有這麼多青年才俊?難怪老曹後期那麼牛逼,人才壓製啊!”李義心中無語的想著。
想想潁川,再想想五原,李義心中簡直是滿滿的淚水。想到此,李義就不爽的將呂布和典韋拎了過來,讓他們在此旁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