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人或許不知道,李昂卻是對寧國勝清楚地很,這老家夥不是個容易對付的角色,或許有羅運在旁邊牽製他的確讓他們僥幸贏了一場,但後頭的交戰,寧國勝絕對不會那麼輕易地放過他們。
他領兵無數,自然知道如今的時間不是攻城的好時候,卻還是連著幾日的小規模攻城,消耗著一百裏防線處的防備。李昂看得出來,他在等著後行軍來了之後,一個可以給一百裏防線北朝軍一擊致命的機會。
果然,再不消的幾日時間下來,寧國勝的兵馬大抵是聚齊到了一百裏開外至二百裏的地方,再接著幾日的休整之後,寧國勝終於不再像是小貓撓癢一般地對付著一百裏防線的北朝軍,而是分著三路,再引得北朝軍再次出戰之後,毫不留情地從三路夾擊而來,別說讓一百裏防線的迎戰軍落了圈套之中,單單是有了後行軍之後寧國勝的明軍人馬,就已經可以強勢性地壓得住北朝軍了。
雖然李昂的確對防線處的將士都下了命令,若是一旦知道防線守不住的時候,必要全軍撤退至五十裏防線與防線處的將士一起抵抗明軍。
李昂清楚地知道,他們的人數本來就是劣勢,所以必然不能為了幾道防線而白白丟失那麼多在防線上駐守的將士。一旦防線將破,立刻棄了撤離下一道與下一道防線上的將士同營而戰,是最好保全他們軍中人數,又能抵抗敵軍的方法了。
可是,如今接連幾天的勝仗,在一百裏防線處的北朝軍屢次擊退了明軍的人馬。這一次,他們也以為著和之前的每一次一樣,明軍照樣無法從他們手上奪下一百裏的防線戰略地來。他們也早已經在心裏覺得,寧國勝根本就是徒有其名,明國軍馬也全然沒有他們想象中的那麼厲害,這麼多次連攻都沒有從他們手上拿下鹿城,簡直不足為懼。
但他們更沒有想到,就是因為這樣的想法,讓一百裏防線的北朝軍輕敵於明軍,在寧國勝調整之後重新旗鼓而戰的時候,輕易地落入了到了寧國勝的圈套之中。
可奈北朝軍卻還是抱著明軍不可懼的念頭,以為像之前一般,一定能抗得下來將明軍打退,守住防線。
卻哪裏知道,這一次明軍的猛攻,卻再也不是點到為止了。
寧國勝的一次猛攻,在人數上徹底地碾壓了一百裏防線處的北朝軍,更也利用了北朝軍在這幾日的勝仗上建立起的虛無的自信感,一舉將一百裏防線徹底地吞並。
甚至於,一百裏防線上的北朝軍,根本就沒有多少全身而退了下去,都一心以為著局勢一定會像之前一般扭轉回來,而死死地守在防線之上。
寧國勝攻破一百裏防線的地方,標準意義上算來,其實隻花了這麼一天的時間罷了。
李昂駐守在一百裏防線處的北朝軍,幾近已經折了三中其二,剩下的也再次被明軍的氣焰所打倒了不少,留在了五十裏防線處,繼續對抗著明軍。
有了前頭的教訓,五十裏防線處,確實要比前頭謹慎得多,防線也因為距離問題修繕得更為完整。
寧國勝想闖過五十裏防線,也著實需要費上不少勁兒,隻是,也隻是費勁罷了。
不用寧國勝動手,其實在李昂心中也明白,五十裏防線就算再牢固,被攻破也隻會是時間問題。防線能夠消耗寧國勝的兵馬,但扛不住他們這些人的車輪戰。
五十裏防線的地方,早晚會被攻破下來,而接下來的還沒守住鹿城的,就隻有最後的三十裏防線,和鹿城城門了。
對於李昂來說,三十裏的防線是他所能接收的最後底下,在三十裏的地方,防備物事修繕地比較完整,又有戰車所在,並不是不可以跟他們拚上那麼一把。
這一戰的成敗,便真的關悠言重了。
李昂沒有絲毫地耽誤,隻收到了前頭傳過來的消息,便是連夜將秦卓張天達幾人都召集到了成鈺的書房之中。
這幾日鹿城的戰局,書房裏頭的人,各個都是心中有數,這會子便也是全都顰緊了神色來,沒有一個人臉上能夠看得出幾分輕鬆神情。
等到成鈺也到了房中來,一旁一直候著的通傳兵才終於是朝著成鈺單膝跪了下來,當著重臣的麵,沉沉的聲音回稟著道:“後北王,剛傳來的消息,五十裏防線之處,失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