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文學的價值猶如鮮血——譯序(1)(1 / 1)

毫無疑問,這是一部文學作品。這部精致的短篇小說集隻有8萬5千多字。所以對於那些既想節約時間,又想體驗文學之美的人來說,再合適不過。

這8萬5千字所經曆的是譯者翻譯、責編審稿、精評師質檢、責編再整理。每一步都認認真真,甚至字字計較。凱特肖邦是用英文寫小說,但是英文是表音文字,作家在寫作時,常常夾雜著法語或方言,很難處理。但我們都盡力而為,從沒有馬虎了事。就拿小說集的第一篇——張妍翻譯的《溪外》舉例子。裏麵有一句:“Dat's nuttin”; dat goin“be nuttin”,字麵上這些單詞英文裏都是沒有的,不過讀出來就像:“That's nothing, that's going to be nothing.”的意思。一般的譯者可能會譯為:“沒什麼事,不會有什麼事的。”但張妍把這句翻譯成:“啥事兒也沒有,啥事兒也不會有的。”簡直就是生花妙筆,可以稱得上是翻譯之大美。把角色那種方言氣一下子就表達了出來,與原文可以說是天衣無縫的吻合。還有“月色如洗,從敞開的門窗中流瀉而下”這樣的句子,都非常尊重原著。不隻是句子,一些詞的翻譯也很用功,比如其中“La Folle”這個詞,我們在討論後決定借用金庸在《神雕俠侶》中的“傻姑”這個詞,把“La Folle”譯成“瘋姑”,因為如果直接譯為瘋子傻子,在中文裏可能就有輕視辱罵的意思,原文中對這個瘋子傻子是飽含著憐惜與愛意的。

考慮到您的閱讀體驗,在網絡這麼發達的時代,我就不長篇大論地介紹作品和作者了。讀者您自能分辨優劣,是讀還是不讀,是買還是不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