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鬼門(1 / 3)

《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是古經西北為天門,東南為地戶,西南為人門,東北為鬼門。”後世風水遂以東北為鬼門,認為邪氣、煞氣多由東北來,故古府、縣城牆往往在東北方以一完整牆麵抵擋邪氣。

古徽州民宅東北向也不設門開窗。

在港台一些堪輿學著作中,經常提到所謂“鬼門方位”和“鬼門線”,認為“鬼門方位”不能開門開窗,廚房和臥室不能壓在“鬼門線”上,否則會導致運氣衰退,家人健康受損等。“鬼門方位”和“鬼門線”真有那麼可怕嗎?所謂“鬼門方位”,就是從房子或宅地的中心看,東北45度範圍內叫做“表鬼門”,西南45度範圍內叫做“裏鬼門”。“表鬼門”在羅盤的對應方位是醜艮寅,“裏鬼門”在羅盤的對應方位是未坤申。而通過東北、西南的中心線叫“鬼門線”,即羅盤上的艮坤線。

然而,是不是這兩個方位就不能開門或開窗呢?當然不是。無論是從傳統建築學理論和現代科學角度分析,這種觀點都是不對的。羅盤上的24山方位,沒有任何一個方位不能開門或開窗,隻不過在某個特定時期適宜在某些方位開門或開窗,另一些方位則不適宜。

第一種說法:

每年農曆7月14日是中元節又叫鬼節或著叫盂蘭節是祭祀孤魂野鬼的大節日。

中元節源自道教,後來佛教改為現現在俗稱的鬼節。盂蘭節在印度語中意指“倒懸”,“倒懸”指的的是釋迦十大第子目蓮的母親死後後受餓鬼之苦,不能吃東西。後後來得到釋迦幫助。用百味五果供養十方神佛並藉功德救母親。所以現在為了祭祀孤魂都在鬼月農曆7月舉行普渡會,現在叫鬼節。

一般來說古時候都不願在這個月作嫁娶等重要事。

第二種說法:

關於鬼節的來曆,傳說地藏菩薩,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閻王爺],他的母親去世後來到陰朝地府,被關在牢房裏少不得受十八層地獄的種種折磨,地藏菩薩是個孝順的兒子,看到母親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這天竟恂私情,讓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門打開放他母親出來,誰知這一開牢門不要緊,牢房中的小鬼們蜂擁而出跑到人間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亂竄”之說。那些跑回家鄉的鬼紛紛向家人索要錢財以便回去用來生活和打通關節希望早日托生。後來人們把這一天就定為[鬼節]。

鬼節這天,人們要燒紙錢,擺供品祭奠故去親人的亡靈

鬼節,傳說中鬼門關大開的日子,一般認為七月十五是鬼節的正日,亦是鬼門大開的日子,這時侯陰氣最重,當晚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衣,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以化解其怨氣,不致於遺害人間,野地裏到處是香火蠟燭,煙霧繚繞,各方有主的、無主的和遊魂野鬼都在那裏吃吃喝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節的風俗。由於供品中西瓜必不可少,因而又稱瓜節。當晚最好不要出街,以免撞鬼,另外,最好亦不要到河邊或海邊等地,以免不小心失足,就成了水鬼的替身。除此之外,最好不要亂說一些不吉利或得罪靈界的說話,以免招惹陰靈。

一般人都認為,七月十四是鬼門大開的日子,因此都極少出夜門。這隻是一個片麵的想法。事實上,七月十四的午夜,即七月十五的十二點之前,鬼門是從大開到關上。古籍記載,這個時候,應該是遊蕩人間的鬼魂回歸地府的最後限期。

鬼門正式大開的日子,應該是農曆的七月初二。這一晚,全球所有城市的九個至陰大穴就會打開,所有鬼魂就可以自由出入,各自享受人間為他們而準備的供品,一直到七月十五淩晨十二點前。到了第二年的正月初八才再有十四天的機會等到鬼門重開,又曆遊三千花花世界。而想用供品祭祀的人們,最應該在七月初二那一天擺開祭品,否則就會讓先祖餓了幾天的肚子喔,搞不好他們看到七月初七祭七仙女的祭品時會認為你不孝,隻知道求姻緣,而忘記了先祖。

到了第二年的正月初八也就是人日之後的那天,鬼門又會再開一次,讓鬼魂再次遊曆人間。大概這兩次鬼門大開,就是地府的寒暑兩個假期吧。

以前的鬼節,也都要祭拜的,但方法各有不同。家裏的上墳供奉祭拜是“私普”;擇日個別祭拜算“街普”;“大普渡”是專門供拜鬼王觀音大士化身的“市普”。鬼節夜晚是霧蒙蒙的,民間神秘而浪漫的放河燈,總是與鬼魂有些聯係的,這一儀式叫“放燈照冥”。當駛往天國的河燈在迷霧中從人們手裏放出去,在沉沒前也就消失了,哪個死鬼如果托的一盞河燈,不得托生的冤魂怨鬼也就得到托生了。過鬼節小孩子很慘,傳說小孩眼睛特別靈驗,能夠看見不應該看到的現象,為不讓他們受驚嚇,大多數做父母的在天色未晚,就把小孩子關在家裏不讓跑出去了。至於大人,大都是在為祖先和“放燈者”紮河燈,另為他們做飯,這也是一種圓融場麵,鬼節應該是個快樂的節日。祭拜燒紙,可怕的其實並非鬼魂,那陰陽之間的離別,一時間才是最可怕的,原因在於分離了再也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