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金戈鐵馬入夢來 第十二章 歸途(2 / 2)

遷徙到南方的漢人,主要是山裏人,經年攀越奔走於山嶺之間,大多練就一身堪比猿猴的矯健敏捷。

還有重要的一點,這裏天高皇帝遠,到處是連綿起伏如迷宮般的山嶺,層巒疊嶂,路少林密,往山上一鑽,任你千軍萬馬,虎賁鐵騎,在這俱無用武之地。

南宋滅亡後,客家人曾經與佘族等聯合,持續同蒙古人戰鬥了好幾年,號稱無敵天下的蒙古騎兵,探馬赤軍,在這損失慘重,毫無鬥誌的新附軍更別提了。

但後來由於天下大勢所趨,出現貪圖榮華富貴的內奸,透露了反抗軍賴以生存的隱秘營寨,並引兵襲擊營寨,義軍戰敗,頭領被捕殺,反抗勢頭才漸漸被鎮壓下去。

曆史如同輪回似地重演,百年後又有曹柳順起義兵敗。

曹柳順等怒而起事,並無周密籌備,殺敗官府,占得鄉縣,一方麵由於同保之人已有連坐反叛重罪,橫豎都是要死的,隻能加入;另一方麵,被壓迫到死亡邊緣的許多平民,見起義初期的勝利,仿佛看到一根救命稻草,奮不顧身地紛紛加入義軍隊伍。

由於以上幾點終始循環,起義軍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又沒進行一些淘汰和編製,最後竟能聚眾萬多人,也不是不可能。

但這萬多人中,老弱病殘者占大多,不知攻防法度者占絕大多,未上陣打仗過的幾乎全部多是;而起義軍無像樣的兵器,也無後續糧草,無排兵布陣、出謀劃策之將才。

就這三多三無,注定這將是一場悲劇。

這些都是吳名在曹雄與蘇晉文等的交談中,總結出來的。

吳名“前生今世”也沒有衝鋒陷陣過,但沒有吃過豬肉,卻經常有看見豬走路。

他見過、學過、玩過的軍事類的東西數不勝數。

元軍一方,裝備精良,手執利器,有的是正規軍,有的是平時好勇鬥狠卻能結交官府的人。

特別是陳友定,不知何處習了一身武藝,鄉人敬畏,且有謀略,一心多殺反民,借此出人頭地。

起義一方,餓得腿都站不穩,削木為槍,心慌意亂,毫無秩序與章法,熙熙攘攘,拖老攜幼,混亂不堪。更是離開熟悉和有利的地形,倉促無備。

幾百隻惡狼撲入數量再多倍的羊群中,結果還是隻有一個。

吳名不禁深深地同情起曹雄和他們的起義軍,那幾萬人簡直就是被屠殺。

曹雄等訴說時,麵容悲憤多餘驚恐,一天天地看見自己親朋好友悲慘地死在麵前,這等痛苦常人如何忍受,他們雖有不甘,但也自知不敵,心中本早已做好隨時死亡的準備。

蘇晉文不時補充兩句,也神色黯然,有唇亡齒寒之感。

吳名想,如果有支萬人的軍隊給自己統領,自己又會如何去做?

如果能扭轉戰局,不但救了這許多大好-性命,又可能會改變曆史進程,豈不兩全齊美。即使改變了曆史,也許就沒有以後的自己,沒有父母,沒有暗戀女孩,現在的自己理論上會消失,但不管如何,這些都不能阻止他嚐試。就如同起義軍明知很可能失敗,卻還冒死起事一樣。

都是被逼到絕路。

起義軍抗拒的是元朝,吳名抗拒的將是命運。

吳名“前生”很關注軍事方麵,接觸很多軍事類書籍、影視、甚至遊戲,而且他善於分析,並堅信一句話: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

此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他,暗自分析後,心中倒覺得有幾分成竹在胸,大概明白起義軍失敗在哪裏,又如何才有可能取得勝利。但他卻不想事後諸葛,因此也沒有立刻跟曹蘇等提出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