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德曙光》
從刀耕火種到聲色犬馬,從茹毛飲血到錦衣玉食,人們的文明程度越高,需求就越多元、越精細、也越複雜。不得不說,這是人類智慧不斷提升的體現,也正是這種提升使得道德在人類文明社會中不斷前進、發展。
春秋時期,孔子就已經強調:“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其意就在倡導人的德行要符合禮的規定。《禮記·仲尼燕居》記載,子曰:“師(顓孫師,子張),爾過;而商(卜商,子夏)也不及……”子貢越席而對曰:“敢問將何以為此中者也?”子曰:“禮乎禮!夫禮所以製中也。”
由此可見,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了行為規範的方式。那時不但有法律、製度方麵的規範,還有行為道德上的約束。顯然行為規範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而唯獨隻有道德層麵能細發到生活中的每一小節。它提醒我們行為禮貌,它告誡我們以情為重,它促使我們熱愛祖國,它希望我們憐愛萬物……而在道德中對社會影響較大的要屬公德,它小到對波及某個人、集體,大到影響國家。
因此,一個人不具有公德,不但對他自己或是集體的形象有所損壞,嚴重時會損毀祖國在國際上的形象。二零一六年的四月份,在泰國飛往北京的航班上,有一對中國情侶發生了爭執。經過空姐的好些勸說他們才停止爭吵。可是,好景不長,當那名女乘客需要熱水泡麵的時候,因為空姐來得稍遲延,便引起了她的不滿。她與空姐發生爭吵並將泡麵潑在空姐身上,男乘客見狀也將之前堆積在心中的怒火發泄在空姐身上。他甚至口出狂言要炸毀飛機。機長無奈隻能命令飛機原路返回。事後,兩人被泰國警方帶回警察局進行調查。
這件事情很快在網上傳播開來,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說法,但總的來說是大同小異的。人們普遍認為這對情侶“丟臉丟到國外了”。毫無疑問這應當引發我們的深思,而這種現象恐怕並不僅限於這對中國情侶吧。
不經意間吐的一口痰,隨心所欲的踩踏草坪,不把公共設施當成財產……公德的缺失並不隻是體現在個別人身上,歸根結底是我們這個社會普遍存在的醜惡現象。
新加坡關於愛護公共財產、不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的標語都是用中文寫的;八達嶺長城每一塊磚上的名字都是屬於中國人的;在國外旅遊而寫下的“到此一遊”也都是我們中國人留下的“精華”,我想說:“公德的缺失,是令人心疼的。我們需要重拾公德這一美好的品質,使其成為中國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那麼如何重拾公德呢?
首先,個人應該在思想上有清楚的認識,“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這就要求我們在細節上做到絲毫不偏差。做到不盲從於大眾,在此基礎上添加進自己的思考。而這一切最需要的就是我們切實的去付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