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魯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錦還鄉(3)(1 / 2)

當下早朝,道君天子升座,命侍禦引進宋江等,各具公服,入內朝見。此日東方漸明,宋江、盧俊義等二十七員將佐奉旨,即忙上馬入城。東京百姓看了時——此是第三番朝見,想這宋江等初受招安時,卻奉聖旨,都穿禦賜的紅綠錦襖子,懸掛金銀牌麵,入城朝見;破大遼之後回京師時,天子宣命,都是披袍掛甲,戎裝入城朝見;今番太平回朝,天子特命文扮,卻是襆頭公服,入城朝覲。東京百姓看了隻剩得這幾個回來,眾皆嗟歎不已。

宋江等二十七人來到正陽門下,齊齊下馬入朝。侍禦史引至丹墀玉階之下。宋江、盧俊義為首,上前八拜,退後八拜,進中八拜,三八二十四拜,揚塵舞蹈,山呼萬歲,君臣禮足。徽宗天子看見宋江等隻剩得這些人員,心中嗟念。上皇命都宣上殿。宋江、盧俊義引領眾將,都上金階,齊跪在珠簾之下。上皇命賜眾將平身,左右近臣,早把珠簾卷起。天子乃曰:“朕知卿等眾將收剿江南,多負勞苦。卿等弟兄,損折大半,朕聞不勝傷悼。”宋江垂淚不起,仍自再拜奏曰:“以臣鹵鈍薄才,肝腦塗地,亦不能報國家大恩。昔日念臣共聚義兵一百八人,登五台發願,誰想今日十損其八!謹錄人數,未敢擅便具奏。伏望天慈,俯賜聖鑒。”上皇曰:“卿等部下歿於王事者,朕命各墳加封,不沒其功。”

宋江再拜,進上表文一通。表曰:

平南都總管正先鋒使臣宋江等謹上表:伏念臣江等愚拙庸才,孤陋俗吏,往犯無涯之罪,幸蒙莫大之恩。高天厚地豈能酬,粉骨碎身何足報。股肱竭力,離水泊以除邪;兄弟同心,登五台而發願:全忠秉義,護國保民。幽州城鏖戰遼兵,清溪洞力擒方臘。雖則微功上達,奈緣良將下沉。臣江日夕懷憂,旦暮悲愴。伏望天恩,俯賜聖鑒,使已歿者皆蒙恩澤,見在生者得庇洪休。臣江乞歸田野,願作農民。實陛下仁育之賜,遂微臣退休之心。誠惶誠恐,稽首頓首。臣江等不勝戰悚之至!

謹錄存歿人數,隨表上進以聞。

陣亡正偏將佐五十九員:

正將一十四員:秦明、徐寧、董平、張清、劉唐、史進、索超、張順、雷橫、石秀、解珍、解寶、阮小二、阮小五。

偏將四十五員:宋萬、焦挺、陶宗旺、韓滔、彭王巳、曹正、宣讚、孔亮、鄭天壽、施恩、鄧飛、周通、龔旺、鮑旭、段景住、侯健、孟康、王英、項充、李袞、單廷珪、呂方、燕順、馬麟、郭盛、歐鵬、鬱保四、陳達、楊春、李忠、薛永、李雲、丁得孫、石勇、杜遷、鄒淵、李立、湯隆、王定六、蔡福、張青、郝思文、扈三娘、魏定國、孫二娘於路病故。

正偏將佐一十員:

正將五員:林衝、楊誌、張橫、穆弘、楊雄。

偏將五員:孔明、朱貴、朱富、白勝、時遷。

杭州六和寺坐化正將一員:魯智深折臂不願恩賜。

六和寺出家正將一員:武鬆。

舊在京,回還薊州出家正將一員:公孫勝不願恩賜,於路辭去。

正偏將四員:

正將二員:燕青、李俊。

偏將二員:童威、童猛。

舊留在京師,並取回醫士,見在京偏將五員:安道全、皇甫端、金大堅、蕭讓、樂和見。

在朝覲正偏將佐二十七員:

正將一十二員:宋江、盧俊義、吳用、關勝、花榮、柴進、李應、呼延灼、朱仝、戴宗、李逵、阮小七。

偏將一十五員:朱武、黃信、孫立樊、瑞淩振、裴宣、蔣敬、杜興、宋清、鄒潤、蔡慶、楊林、穆春、孫新、顧大嫂。

宣和五年九月日先鋒使臣宋江,副先鋒臣盧俊義等謹上表。

上皇覽表,嗟歎不已,乃曰:“卿等一百八人,上應星曜。今止有二十七人見存,又辭去了四個,真乃十去其八矣!”隨降聖旨,將這已歿於王事者,正將偏將,各授名爵,正將封為忠武郎,偏將封為義節郎。如有子孫者,就令赴京,照名承襲官爵;如無子孫者,敕賜立廟,所在享祭。惟有張順顯靈有功,敕封金華將軍。僧人魯智深擒獲方臘有功,善終坐化於大刹,加封義烈照暨禪師。武鬆對敵有功,傷殘折臂,見於六和寺出家,封贈清忠祖師,賜錢十萬貫,以終天年。已故女將二個,扈三娘加封花陽郡夫人,孫二娘加封旌德郡君。見在朝覲,除先鋒使另封外,正將十員,各授武節將軍,諸州統製;偏將十五員,各授武奕郎,諸路都統領。管軍管民,省院聽調。女將一員顧大嫂,封授東源縣君。

先鋒使宋江,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

副先鋒盧俊義,加授武功大夫、廬州安撫使兼兵馬副總管。

軍師吳用,授武勝軍承宣使。關勝授大名府正兵馬總管。

呼延灼授禦營兵馬指揮使。花榮授應天府兵馬都統製。

柴進授橫海軍滄州都統製。李應授中山府鄆州都統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