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王尚書正走之間,撞著李雲截住廝殺。王尚書便挺槍向前,李雲卻是步鬥。那王尚書槍起馬到,早把李雲踏倒。石勇見衝翻了李雲,便衝突向前,步走急來救時,王尚書把條槍神出鬼沒,石勇如何抵當得住?王尚書戰了數合,得便處把石勇一槍結果了性命,當下身死。城裏卻早趕出孫立、黃信、鄒淵、鄒潤四將,截住王尚書廝殺。那王寅奮勇力敵四將,並無懼怯。不想又撞出林衝趕到,這個又是個會廝殺的,那王寅便有三頭六臂,也敵不過五將。眾人齊上,亂戳殺王寅。可憐南國尚書將,今日方知誌莫伸。當下五將取了首級,飛馬獻與盧先鋒。
盧俊義已在歙州城內行宮歇下,平複了百姓,出榜安民,將軍馬屯駐在城裏。一麵差人齎文報捷張招討,馳書轉達宋先鋒,知會進兵。
卻說宋江等兵將在睦州屯駐,等候軍齊,同攻賊洞。收得盧俊義書,報平複了歙州,軍將已到城中屯駐,專候進兵,同取賊巢。又見折了史進、石秀、陳達、楊春、李忠、薛永、歐鵬、張青、丁得孫、單廷珪、魏定國、李雲、石勇一十三人,許多將佐,煩惱不已,痛哭哀傷。
軍師吳用勸道:“生死人皆分定,主將何必自傷玉體,且請料理國家大事。”宋江道:“雖然如此,不由人不傷感。我想當初石碣天文所載一百八人,誰知到此漸漸凋零,損吾手足!”吳用勸了宋江煩惱,“可以回書與盧先鋒,交約日期,起兵攻取清溪縣。”
且不說宋江回書與盧俊義約日進兵。卻說方臘在清溪幫源洞中大內設朝,與文武百官計議宋江用兵之事。隻聽見西州敗殘軍馬回來,報說:“歙州已陷,皇叔、尚書、侍郎俱已陣亡了。今宋兵作兩路而來,攻取清溪。”方臘見報大驚,當下聚集兩班大臣商議。方臘道:“汝等眾卿各受官爵,同占州郡城池,共享富貴。豈期今被宋江軍馬席卷而來,州城俱陷,止有清溪大內。今聞宋兵兩路而來,如何迎敵?”當有左丞相婁敏中出班啟奏道:“今次宋兵人馬已近神州內苑,宮廷亦難保守。
奈緣兵微將寡,陛下若不禦駕親征,誠恐兵將不肯盡心向前。”方臘道:“卿言極當。”隨即傳下聖旨:“命三省六部、禦史台官、樞密院、都督府護駕,二營金吾、龍虎,大小官僚,都跟隨寡人禦駕親征,決此一戰。”婁丞相又奏:“差何將帥可做前部先鋒?”方臘道:“著殿前金吾上將軍內外諸軍都招討皇侄方傑為正先鋒,馬步親軍都太尉驃騎上將軍杜微為副先鋒,部領幫源洞大內護駕禦林軍一萬五千、戰將三千餘員前進。逢山開路,遇水疊橋,招軍征進。”
原來這方傑是方臘的親侄兒,乃是歙州皇叔方巾發長孫。聞知宋兵盧先鋒殺了他公公,正要來報仇。他願為前部先鋒。這方傑平生習學,慣使一條方天畫戟,有萬夫不當之勇。那杜微原是歙州山中鐵匠,會打軍器,亦是方臘心腹之人,會使六口飛刀,隻是步鬥。
方臘另行聖旨一道,差禦林護駕都教師賀從龍,撥與禦林軍一萬,總督兵馬,去敵歙州盧俊義軍馬。有詩為證:
八郡山川已敗傾,便馳黃屋特親征。
宋江兵勢無人敵,國破身亡是此行。
不說方臘分調人馬兩處迎敵。先說宋江大隊軍馬起程,水陸並進,離了睦州,望清溪縣而來。水軍頭領李俊等引領水軍船隻,撐駕從溪灘裏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