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七裏灘頭鼓角聲,烏龍嶺下戰塵生。
白旄黃鉞橫山路,虎旅狼兵遍歙城。
天助宋江扶社稷,故教邵俊顯威靈。
將軍指日成功後,定使閭閻賀太平。
話說當下張橫聽得道沒了他兄弟張順,煩惱得昏暈了半晌,卻救得蘇醒。宋江道:“且扶在帳房裏調治,卻再問他海上事務。”宋江令裴宣、蔣敬寫錄眾將功勞。辰巳時分,都在營前聚集。李俊、石秀生擒吳值,三員女將生擒張道原,林衝蛇矛戳死冷恭,解珍、解寶殺了崔彧,隻走了石寶、鄧元覺、王積、晁中、溫克讓五人。宋江便出榜安撫百姓,賞勞三軍,把吳值、張道原解赴張招討軍前斬首施行。獻糧袁評事,申文保舉作富陽縣令,張招討處關領空頭官誥。不在話下。
眾將都到城中歇下。左右報道:“阮小七從江裏上岸,入城來了。”
宋江喚到帳前問時,說道:“小弟和張橫並侯健、段景住帶領水手,海邊覓得船隻,行至海鹽等處,指望便駛入錢塘江來。不期風水不順,打出大洋裏去了。急駛得回來,又被風打破了船,眾人都落在水裏。侯健、段景住不識水性,落下去淹死海中。眾多水手各自逃生,四散去了。小弟赴水到海口,進得赭山門,被潮直漾到半坍山。赴水回來,卻見張橫哥哥在五雲山江裏,本待要上岸來,又不知他在那地裏。昨夜望見城中火起,又聽得連珠炮響,想必是哥哥在杭州城廝殺,以此從江裏上岸來。不知張橫曾到岸也不曾?”宋江說張橫之事與阮小七知道,令和他自己兩個哥哥相見了,依前管領水軍頭領船隻。宋江傳令,先調水軍頭領去江裏收拾江船,伺候征進睦州。想起張順如此通靈顯聖,去湧金門外,靠西湖邊建立廟宇,題名金華太保。宋江親去祭賽。後來收伏方臘,有功於朝,宋江回京奏知此事,特奉聖旨敕封為金華將軍,廟食杭州。有詩為證:
生前勇悍無人敵,死後英靈助壯圖。
香火綿延森廟宇,至今血食在西湖。
再說宋江在行宮內,因思渡江以來,損折許多將佐,心中十分悲愴,卻去淨慈寺修設水陸道場七晝夜,判施斛食,濟拔沉冥,超度眾將,各設靈位享祭,做了好事。已畢,將方天定宮中一應禁物盡皆毀壞,所有金銀寶貝羅段等項,分賞諸將軍校。杭州城百姓俱寧,設宴慶賀。當與軍師從長計議,調兵收複睦州。
此時已是四月盡間。忽聞報道:“副都督劉光世並東京天使都到杭州。”宋江當下引眾將出北關門迎接入城,就行宮開讀聖旨:“敕先鋒使宋江等:收剿方臘,累建大功。敕賜皇封禦酒三十五瓶、錦衣三十五領,賞賜正將。其餘偏將,照名支給賞賜段匹。”原來朝廷隻知公孫勝不曾渡江收剿方臘,卻不知折了許多人馬。宋江見了三十五員錦衣、禦酒,驀然傷心,淚不能止。天使問時,宋江把折了眾將的話對天使說知。天使道:“如此折將,朝廷怎知?下官回京,必當奏聞皇上。”即時設宴管待天使。劉光世主席,其餘大小將佐各依次序而坐。禦賜酒宴,各各沾恩已罷。已亡正偏將佐,留下錦衣、禦酒賞賜。次日,設位遙空享祭。宋江將一瓶禦酒、一領錦衣,去張順廟裏呼名享祭,錦衣就穿泥神身上,其餘的,都隻遙空焚化錦衣。天使住上幾日,送回京師。
不覺迅速光陰,早過了十數日。張招討差人齎文書來,催趲先鋒進兵。宋江與吳用請盧俊義商議:“此去睦州,沿江直抵賊巢。此去歙州,卻從昱嶺關小路而去。今從此處分兵征剿,不知賢弟兵取何處?”盧俊義道:“主兵遣將,聽從哥哥嚴令,安敢選擇?”宋江道:“雖然如此,試看天命。”作兩隊分定人數,寫成兩處鬮子,焚香祈禱,各鬮一處。
宋江拈鬮得睦州,盧俊義拈鬮得歙州。宋江道:“方臘賊巢正是清溪縣幫源洞中。賢弟取了歙州,可屯住軍馬,申文飛報知會,約日同攻清溪賊洞。”盧俊義便請宋公明約量分調將佐軍校:先鋒使宋江,帶領正偏將佐三十六員,攻取睦州並烏龍嶺:軍師吳用關勝花榮秦明李應戴宗朱仝李逵魯智深武鬆解珍解寶呂方郭盛樊瑞馬麟燕順宋清項充李袞王英扈三娘淩振杜興蔡福蔡慶裴宣蔣敬鬱保四水軍頭領正偏將佐七員,部領船隻,隨軍征進睦州:李俊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童威童猛孟康副先鋒盧俊義管領正偏將佐二十八員,收取歙州並昱嶺關:軍師朱武林衝呼延灼史進楊雄石秀單廷珪魏定國孫立黃信歐鵬杜遷陳達楊春李忠薛永鄒淵鄒潤李立李雲湯隆石勇時遷丁得孫孫新顧大嫂張青孫二娘當下盧先鋒部領正偏將校共計二十九員,隨行軍兵三萬人馬,擇日辭了劉都督,別了宋江,引兵出杭州取山路,經過臨安縣進發,登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