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宋公明奉詔破大遼陳橋驛滴淚斬小卒(2)(2 / 3)

卻說檀州洞仙侍郎,聽得報來折了一員正將,堅閉城門,不出迎敵。又聽的報有水軍戰船在於城下,遂乃引眾番將上城觀看,隻見宋江陣中猛將,搖旗呐喊,耀武揚威,搦戰廝殺。洞仙侍郎見了,說道:“似此,怎不輸了小將軍阿裏奇!”當下副將楚明玉答應道:“小將軍那裏是輸與那廝?蠻兵先輸了,俺小將軍趕將過去,被那裏一個穿綠的蠻子一石子打下馬去,那廝隊裏四個蠻子四條槍便來攢住了,俺這壁廂措手不及,以此輸與他了。”洞仙侍郎道:“那個打石子的蠻子怎的模樣?”

左右有認得的,指著說道:“城下兀那個帶青包巾,見今披著小將軍的衣甲,騎著小將軍的馬,那個便是。”洞仙侍郎攀著女牆邊看時,隻見張清已自先見了,趲馬向前,隻一石子飛來。左右齊叫一聲躲時,那石子早從洞仙侍郎耳根邊擦過,把耳輪擦了一片皮。洞仙侍郎負疼道:“這個蠻子直這般利害!”下城來一麵寫表申奏大遼郎主,一麵行報外境各州提備。

卻說宋江引兵在城下一連打了三五日,不能取勝,再引軍馬回密雲縣屯駐。帳中坐下計,議破城之策。隻見戴宗報來:“取到水軍頭領,乘駕戰船,都到潞水。”宋江便喚李俊等到軍中商議,著戴宗傳令下去。

李俊等都到帳前參見宋江。宋江道:“今次廝殺,不比在梁山泊時,可要先探水勢深淺,然後方可進兵。我看這條潞水水勢甚急,倘或一失,難以救應。爾等可宜仔細,不可托大。將船隻蓋伏得好著,隻扮作運糧船相似。你等頭領各帶暗器,潛伏於船內,隻著三五人撐駕搖櫓,岸上著兩人牽拽,一步步捱到城下,把船泊在兩岸。待我這裏進兵,城中知道,必開水門來搶糧船,爾等伏兵卻起,奪他水門,可成大功。”李俊等聽令去了。

隻見探水小校報道:“西北上有一彪軍馬卷殺而來,都打著皂雕旗,約有一萬餘人,望檀州來了。”吳用道:“必是遼國調來救兵。我這裏先差幾將攔截廝殺,殺得散時,免令城中得他壯膽。”宋江便差張清、董平、關勝、林衝,各帶十數個小頭領、五千軍馬,飛奔前來。

原來大遼郎主聞知說是梁山泊宋江這夥好漢領兵殺至檀州,圍了城子,特差這兩個皇侄前來救應:一個喚做耶律國珍,一個喚做國寶,兩個乃是遼國上將,又是皇侄,皆有萬夫不當之勇。引起一萬番兵,來救檀州。看看至近,迎著宋兵。兩邊擺開陣勢,兩員番將一齊出馬,都一般打扮。但見:頭戴妝金嵌寶三叉紫金冠,身披錦邊珠嵌鎖子黃金鎧。身上猩猩血染戰紅袍,袍上斑斑錦織金翅雕。腰係白玉帶,背插虎頭牌。

左邊袋內插雕弓,右手壺中攢硬箭。手中搦丈二綠沉槍,坐下騎九尺銀鬃馬。

那番將是弟兄兩個,都一般打扮,都一般使槍。宋兵迎著,擺開陣勢。雙槍將董平出馬,厲聲高叫:“來者甚處番官?”那耶律國珍大怒,喝道:“水窪草寇!敢來犯吾大國,倒問俺那裏來的?”董平也不再問,躍馬挺槍直搶耶律國珍。那番官年少的將軍,氣性正剛,那裏肯饒人一步?挺起鋼槍直迎過來。二馬相交,三槍亂舉。二將正在征塵影裏、殺氣叢中,使雙槍的另有槍法,使單槍的各用神機。兩個鬥過五十合,不分勝敗。那耶律國寶見哥哥戰了許多時,恐怕力怯,就中軍篩起鑼來。

耶律國珍正鬥到熱處,聽得鳴鑼,急要脫身,被董平兩條槍絞住,那裏肯放?耶律國珍此時心忙,槍法慢了些,被董平右手逼過綠沉槍,使起左手槍來,往番將項根上隻一槍,搠個正著。可憐耶律國珍金冠倒掉,兩腳登空,落於馬下。

兄弟耶律國寶看見哥哥落馬,便搶出陣來,一騎馬一條槍,奔來救取。宋兵陣上,沒羽箭張清見他過來,這裏那得放空?在馬上約住梨花槍,探隻手去錦袋內拈出一個石子——那石子百發百中,把馬一拍,飛出陣前。說時遲,那時快,這耶律國寶飛也似來,張清迎頭撲將去,兩騎馬隔不得十來丈遠近。番將不提防,隻道他來交戰。隻見張清手起,喝聲道:“著!”那石子往耶律國寶麵上打個正著,翻筋鬥落馬。關勝、林衝擁兵掩殺,遼兵無主,東西亂竄,隻一陣,殺散遼兵萬餘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