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蕾是按照我和我妻子的形象進行設計的家庭機器人。四年前我們定製了她,因為我們工作都很忙,無暇去管孩子,就定了一台機器人。既能管理家務,又能陪伴孩子,還能輔導一下學習。她的形象像我妻子的多一些,像我的少一些,但是你注意看的話,能從她的相貌中找到我們兩個人的特征。”在檢測通道上,陳先生走的很慢,一邊走一邊說,看起來是要在通道裏把這個機器人的情況向我介紹清楚。我想了想,果然,這個機器人的相貌上能看出陳先生和他夫人兩人的相貌特征。雖然他夫人今天的神態比較緊張,而他也一臉疲憊,但是從沈蕾的臉上還是能看出和兩個人都很像的地方。
“其實沈蕾看上去很像你的女兒啊……就是年齡大了些。”我說。
陳先生笑了一下:“是啊。我姓陳,我妻子姓沈,沈蕾隨我妻子的姓。我們對孩子說,這是我妻子的小妹妹,來我家住一段時間,順便幫我們陪陪孩子。這樣孩子們就管她叫小姨。這幾年正是我和我愛人事業成長的關鍵期,我們可能真的陪孩子的時間少了些,多虧了沈蕾在家裏幫忙。她是如此可靠,相貌又和我們很像,我們真的忘記了她是一個機器人。我愛人當她是妹妹,其實從我這方麵也當她是我的妹妹。家裏反正也就這麼叫著,她管我叫姐夫……嗬嗬。今年我兒子也上了中學,過一段時間可能會選擇寄宿住校,這樣沈蕾原來的作用就不一樣了。我們已經考慮給她做一次係統升級或者功能調整,前幾天我和我妻子還和沈蕾一起商量過這個事情,本來有一些想法的,沒想到今天出了這樣的事兒。今天要不是沈蕾在那兒,我兒子就沒了……”陳先生一副後怕的表情。
我深表理解。看了那些視頻以後,每個人都意識到,沒有沈蕾,那個孩子絕不能幸免。
“幾年前我們對女兒解釋過沈蕾的情況,所以她是知道的。但是兒子那時候還小,所以就沒有跟他解釋。也是因為一個阿姨的設定更符合孩子的心理需求,也就把這個事情隱瞞下來了。我們本來計劃過一段時間,孩子在寄宿學校熟悉和適應了,就把這件事情和盤托出。結果發生了今天這事。孩子還以為沈蕾會死……嚇壞了。”
“那麼你們原來對沈蕾改造有什麼計劃?”我問。不同家庭對機器人的使用和改造有不同的情況,機器人進入家庭後,新角色千奇百怪,你能想出來的就都能有人提出來。不知道在這個家庭會是什麼樣子的。
“我們不想把沈蕾送去回收。絕對不想。”陳先生說。
一般定製的機器人完成了設計任務服務的周期,要麼升級改造更換功能,要麼就會被送去回收。像沈蕾這樣家庭服務和兒童教育功能的,很多家庭都是等孩子長大一點後,就把機器人送回廠家回收,廠家一般會清理掉機器人的記憶,重新安裝軟件,更換機器人的相貌特征,然後以翻新機的名義賣給另外一個家庭。這種翻新機價格更便宜一些,功能卻一點都不縮水,而且看起來和新的沒有任何區別,在市場上也特別受歡迎。但是看了沈蕾對重啟係統的恐懼,我知道這個美麗的機器人對自我意識的堅持,也能理解這樣的家庭對這個機器人成員的接受、認可和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