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罷,有得必有失。羅筱曼看了看時間,已至深夜,隻能言簡意賅,速戰速決,揉了揉眼睛,接在上一封回複後麵,以犯錯的心在鍵盤上敲下幾個字:
“秦禹城,
很想如你所願,但我現在的生活平淡而滿足。
因為在這過去的時間裏,我正在不斷地領悟和嚐試蘇格拉底的一句話:
“thesecretofchangeistofocusallofyourenergy,notonfightingtheold,butonbuildingthenew.(注:改變的秘訣不是努力地和過去做鬥爭,而是全力以赴做全新的自己。)
你呢?相信你肯定做得也不錯。
最後如你所願,我不會送上我的祝福。因為,做新的自己,你必定更幸福。
僅此。
羅筱曼”
最後看了一遍,羅筱曼便發了出去。起身去洗手間,洗了一把臉,回來繼續,當回複完最後一封郵件時,已是淩晨兩點。
躺在床上,雖然困乏之極,但心坦然而滿足。在合上眼沉入夢中之前,有個聲音在說:“羅兒,你做到了!這樣很好!”
隨後的幾天,並沒有像羅筱曼的擔心的那樣,有多少浪花被掀起,濺起一身的泥水。在她看來,生活依然平靜,但緩慢前行。
陸陸續續收到了那些來自五湖四海的消息,有的已經在地球的另一端,有的就在同一個城市,但是不論遠遠近近,親親疏疏,那些不斷更新的通訊簿,不斷銜接、重疊的記憶,不斷豐盈的人生,都讓羅筱曼不禁感歎:每一件事總會在正確的時候到來。假如不曾失去,可能不能那麼深刻地體會到擁有時的美好,所以,等待之時莫失耐心,收獲之時莫忘感恩。
不過,讓羅筱曼略有些驚訝的是,在這麼多收件之中,既沒有李秉坤的,也沒有秦禹城的,就連寫郵件很有規律的陳誌遠,也沒有回複。“難道是因為我總是不回複,他們也已經將我拉黑了嗎?”羅筱曼有時會這樣問自己,繼而又會用上述的體會告誡安慰自己:耐心等待,一如他們曾經等待自己的回複那樣,沒有來隻是因為時機未到。
但捫心自省,在這三個人之中,羅筱曼最害怕收到陳誌遠的回複:陳誌遠之於羅筱曼,一直是一個心思細密、值得信耐的朋友,直至她猜測到他對自己隱藏的那份朋友之外的情感。一片丹心,所托非人。她不願意看到陳誌遠受到這樣的傷害,更何況傷害的始作俑者還是她羅筱曼本人。羅筱曼在祈禱陳誌遠看到了她的回複,也看懂了她的回複。或許,沒有陳誌遠的回複就是一種回複,那種羅筱曼期望的回複。雖然羅筱曼不希望失去陳誌遠這位朋友,但是,如果失去他,才是幫他,羅筱曼願意做兩人之間那第一個轉身的人,她會揮一揮手,不再回頭。
在這三個人之中,羅筱曼最不希望收到秦禹城的回複:秦禹城之於羅筱曼,一直是一個聰明自傲,熱情卻又任性的弟弟一樣的朋友。初始之時,秦禹城就宣稱要追到她,直至最後人盡皆知以至於都稀疏平常。可是,就像弟弟不太懂姐姐一樣,口口聲聲要追求羅筱曼的秦禹城或許還不及陳誌遠懂自己。羅筱曼不確定秦禹城是否改變,但唯一確定的是,此刻的自己,希望秦禹城找到一個新的起點,而不是兜兜轉轉卻回到從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