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夢中的記憶開始模糊了,而且感覺好像還不止一個夢,但隻有最後的修道之法,讓我印象尤為深刻。”林修劫的頭腦開始清醒起來,但身體的機能還沒有適應。
林修劫起身,動作有些恍惚,他想走向洗手間洗去他身上的血漬。
走到洗手間前,洗手間的門自動打開,水龍頭感應到前麵的人有洗滌的動作,自動噴水。水不是普通的水,而是能完全去汙能飲用的液體,但也叫水。
現在是28世紀。科技文明發展到人類文明巔峰時期!在24世紀的時候,地球發生了一場世界性的“工業大革命”——能源革命,顧名思義,就是一場堪比“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曆史性革命,也被稱為“第三次工業革命”。
第三次工業革命主要開發出一種名為“気”的氣體能源。與“電”相比,気可以運用到更為廣泛地方,易提成,而且気的能量是電的數倍,気還和人類的腦電波有所關聯。
因此,大約在24世紀下半葉時期,気就很快的襲卷全世界,不到5年就把用了300多年的電給替換掉了。又經過300多年的磨練,人們已經可以嫻熟的運用気之妙了。気學者又發明了気之黑科技“一気化三清”,三清分為輕梭,清芯和傾息。
輕梭是一種能馳行的飛梭,以光為速度單位以気為燃料的一種環空交通工具,自禦在天,供養呼吸。
清芯是一塊可植入人的腦海中擁有無限潛力可升級的芯片,主要功能可以為宿者儲存海量知識,隻要輸入足夠的気就可以擴大芯片的儲量。
而傾息是一種可以全息投影的手表。在27世紀每個人都被聯邦政府強迫把一種身份證明的手環嵌入手臂上,身份證明囊括了這個人的一生經曆和基本信息。傾息可以掃描帶有手環的人,傾息可以與清芯相應。
而且幾乎平民日用品都是全自動気械的,而在這種科技文明迅速發展的時代裏,卻存在著兩大隱患。
第一大隱患則是人口隱患。在這700多年的時間裏,還沒有找到另一顆可以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以前,人們限製了人口發展,以防地球資源枯竭,但也無法阻止人口的繼續膨脹。
然而,在300年前,人類還沒有找到適宜的星球,人口就翻了一倍,直奔150億人。就在地球人滿為患的時候,科學者就用気把地球的胞星——火星,用文明科技把環境進行改造,變成了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火星上麵有大片的領土麵積,因此人類在火星上發現了很大的商機。
除了亞洲國家和澳大利亞國家,其他洲的國家都遷移到了火星。亞洲國家是對自己的發源地和故土感到留戀,不舍得離開。其他洲國家發現,移到火星會對國家的前途一片光明。也是從那時起,地球被改名為“藍星”,在藍星的所屬國家都統一成立了一個聯邦機構——藍星聯邦。而藍星的國家已有,火星的也不能落下,所以,火星的聯邦也是簡單易懂,叫做“火星聯邦”。
第二大隱患則是機能隱患,這700年來,科技發展迅速。許多工作都不需要人力,許多工廠都改為機器人工作,這樣的機器人是由気作為能源的,添滿一回気就可以持續工作數十年。而這樣不勞而獲的話,人類就會越來越懶惰,卻少了生活中的運動,身體機能和體質開始下降。人類的壽命變得短了起來,幾乎家家隻有兩世同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