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由於臨時起意,賈詡給台駘獻完計之後,台駘便令鬼卞舊人前去朱靈和太史慈處,秘密頒布命令,等到孫權知道朱靈大軍改路南下的時候,已經來不及分兵回吳郡支援了。
等到吳郡的淪陷被孫權知悉,他唯恐壓製不住朝中投降的聲音,一連斬了七個信使,同時留朱然五千兵守濡須,派遣離吳郡最近的濡須督周泰親自率徐盛等其餘一萬士兵及走到附近的援兵共兩萬人前往拒敵,並下了死命令,必須將敵軍全部擊破。
此後,孫權督促各郡縣之兵愈急,甚至斬了三個延誤軍期的地方官吏。
雖然江左氏族與中原氏族都自恃自己是高門大族,彼此敵視和瞧不起。但各江東氏族深恐遭受兗、豫新政之禍,反而和逃入江東的氏族一起視台駘如大仇,紛紛遣家將、私兵前來援助。
吳之四姓的顧家顧雍、陸家陸績及陸遜、朱家朱桓、張家張溫等難以抵擋太史慈攻勢,皆舉家數百口攜帶細軟糧草及私兵兩三千來投。
又有其餘大姓嚴家嚴畯、薛家薛綜、程家程秉、吾家吾粲、魏家魏騰、丁家丁奉等各率家兵三百至八百不等前來助戰。
及至周泰與太史慈接戰鬥,周瑜等人也趕回柴桑,孫權又聚集了士兵六萬人,可以說這是整個江東之兵了。
且說周泰率兵東去迎敵,剛走到采石,便遇太史慈之兵。
朱靈與太史慈進軍順利,幾乎沒有遭受半分抵抗,於是太史慈為先鋒急朝柴桑行軍,朱靈水軍分為兩部,一部沿原路返回,沿江岸補給支援,一部掉在太史慈身後作為接應。
周泰之兵本來還不知道要去幹什麼,迎頭遇到吳郡逃難而來的幾大家族才明白其所以然。
一想到老家後門還有敵人,都以為是天兵到了,猶如熱鍋上的螞蟻,紛紛亂作一團,開始擔心家人的安危起來。
這也怪孫權沒給周泰說清楚,太史慈背後來襲,也就他們倆和周瑜、魯肅知道罷了,其他人一概不知。
周泰暗自慶幸,幸虧發現的早,要是兩軍相遇時候他的士兵這種表現,那可沒得打了。
周泰於是鼓舞眾人,激勵大夥保家衛國,並私下許與豐厚的軍功報償,漸漸將眾人的情緒安撫下來,更有躍躍欲試的跡象。
等行軍至采石,正見一彪人馬急急朝西邊趕路,此刻顯然也發現了自己大軍的蹤跡。
這時的太史慈是有苦說不出,從渡過淮河到采石這段路程,皆是崎嶇狹窄的河流溪穀地形,略平整處則散布民間水田,極不利於騎兵機動。
加之此處陰雨連綿,道路泥濘不堪,馬匹的速度優勢蕩然無存,反倒限製了騎兵的行動。
太史慈既為前鋒,當然要加緊趕路,也深恐自己錯過了主力對孫吳的這場大戰,所以隻顧著埋頭苦趕。由於地形極不利於騎兵,太史慈索性將輜重鎧甲等交予由長子太史亨率領的中軍攜帶,一溜煙趕路去了。
現在這遍地的泥淖不僅使得戰馬舉步維艱,完全喪失騎兵的優勢,而且部隊辛苦急行,早已疲憊不堪。
太史慈暗想,可不能露出怯敵姿態,如果不然,恐怕自己的徐州兵難以抵擋這土生土長的孫吳士兵的追殺。
一念及此,太史慈傳令全軍布菱形陣,令精力稍充沛者騎上馬匹立於隊伍最前方,力氣不支者在前方的遮擋下悄悄休息。
看到敵軍前鋒盡是騎兵,雖然地勢並不十分開闊,但是騎兵畢竟是騎兵,周泰可不認為自己的部隊經得起台軍的消耗,他們可是號稱百萬大軍呢,況且兵法有雲,擒賊當擒王!
看到對方旗幟鮮明,隊列整齊,兵強馬壯,一副就要發起衝擊的模樣。
周泰立馬令部隊結成正方形,前列持盾,二列持槍,抵擋敵軍騎兵衝鋒,北側有江水及沼澤小湖作為自然屏障,右翼則由徐盛領後軍將車馬輜重作為防禦。
看到周泰準備正麵迎敵,太史慈鬆了口氣,依仗著騎兵高度的優勢,令中間士兵輪番休息,保持四周陣型不變。
太史慈征戰日久,還未遇到過強力對手,看到敵軍結陣,心中暗想,一定要小心對付,不能掉以輕心,既然你想正麵決戰,那我先等等後軍,正好可以消磨一下你的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