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字士元,襄陽人,小的時候龐統為人樸實,但是表麵看上去並不聰明。
當時潁川司馬徽為人清雅而擅長識人,龐統二十歲時前去拜見。司馬徽坐於桑樹上采桑,而龐統坐於樹下,倆人相互交談一直從白天說到黑夜,司馬徽對龐統大為驚異,說是南州士子沒有人可以與龐統相比。
有了司馬徽這句話,龐統漸漸為人所知。又有襄陽龐德公稱龐統為“鳳雛”,諸葛亮為臥龍,司馬德操為水鏡。徐庶曾對劉備說,臥龍鳳雛,得一而可安天下!龐統曾與東吳陸績、顧劭等品評人物好壞,自稱有輔佐帝王的才能。
龐統後來被周瑜征為功曹,喜歡評價人物,培養別人的名聲,所以被他評價的人,都往往超過該人實際的才能。
人們對此感到非常奇怪,於是去問龐統,龐統說:“方今天下大亂,正義之道逐漸衰退,善人少而惡人多,我想興起這樣的風俗以達到助長正道的目的,所以要宣揚好的榜樣,改善世風,如果不這樣做,善人會越來越少。十個人當中如果可以改善五個人,就可以將此事完成一半,進而達到教育世人的目的,使有誌向的人可以自己勉勵自己,這樣難道不行嗎?”
卻說龐統看到舊友諸葛亮和周瑜大笑出營,於是說道:“二位謀劃何等好事,如此開懷,須得算我一個。”
諸葛亮說道:“此事最是凶險,常人不能勝任,士元此來,實為天意。”
周瑜亦說道:“如此好事,須有士元成全。”於是三人複又進帳,仔細謀劃。
龐統當仁不讓,說道:“我往累敵,都督攻敵,則此計圓滿矣”,說罷,立即接受重任,獨舟泛往烏林。
正如諸葛亮、周瑜所估計的那樣,台駘的軍隊雖然未嚐敗績,但是初到南方,不戰而克荊州,還未來得及適應南方水土,於是發生了疾病。
同時台軍多半不習水性,受不了江上風浪的顛簸。龐統求見台駘,進言道:“北軍南行,戰於江上,多有不便,如今行將大戰,大將軍應依北人之習性,多建大船,穩固小船,令士卒皆有陸地之感。”
台駘沒料到龐統會來,仔細打量起此人,發現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猥瑣不堪,倒是和之前經常在新聞中見到的某寶的老大馬某相像,長相的確自成一統。
雖然龐統來獻計,台駘並無心思,於是盯著龐統說道:“要是聽了你的話,我便可以擊敗孫權的水軍了嗎?”
龐統又說:“大將軍兵鋒無人可擋,隻是不習水性罷了。小舟易顛簸,大船稍安穩,大將軍可設法使船船相扣,結連一起,則縱兵躍馬亦可矣。”
沮授聽不下去,唯恐台駘被龐統巧言所蠱惑,便大喝道:“龐士元好計謀,欲使周瑜火攻乎?”沮授言罷,眾人議論紛紛。
龐統聞言怡然,徐徐說道:“沮公與所慮極是,然則凡用火攻,必藉風力,方今隆冬之際,但有西風北風,安有東風南風耶?大將軍居於西北之上,周瑜之兵皆在東南,彼若用火,是燒自己之兵也,有何懼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時,吾豈敢提議此計。”
台駘本想駁斥龐統,但是轉念一想,龐統所提之策的確是個好計,隻需注意敵軍動向即可。同時還可將計就計,雖然有失公允,但是權宜之下,也隻好如此了。於是環顧諸將說道:“青、徐、燕、代之眾不慣乘舟,今非此計,幾時安能涉大江之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