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久慕孔明高名,兩次晉謁,不遇空回,惆悵何似!關羽覷得劉備心思,於是勸道:“兄長兩次親往拜謁,其禮太過矣。想諸葛亮有虛名而無實學,故避而不敢見。兄何惑於斯人之甚也!”
劉備說:“不然,昔齊桓公欲見東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麵,況吾欲見大賢耶?況我如今求賢若渴,顧不得許多了。”
後人有詩單道玄德風雪訪孔明。詩曰:“一天風雪訪賢良,不遇空回意感傷。凍合溪橋山石滑,寒侵鞍馬路途長。當頭片片梨花落,撲麵紛紛柳絮狂。回首停鞭遙望處,爛銀堆滿臥龍崗。”
劉備回新野之後,光陰荏苒,又早新春。乃令卜者揲蓍,選擇吉期,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臥龍崗謁孔明。
於是劉關張三人乘馬引從者往臥龍崗,為表恭敬,離草廬半裏之外,劉備便下馬步行。三人來到莊前叩門,童子開門出問。
劉備說道:“有勞仙童轉報:漢將軍劉備專來拜見先生。”
童子說:“今日將軍來的正巧,我家先生正好在家,隻是正在草堂上晝寢未醒。”
劉備說道:“既如此,且休通報。”吩咐關、張二人,隻在門首等著。
劉備徐步而入,見孔明仰臥於草堂幾席之上,於是拱立階下,半晌,孔明未醒。
關、張在外立久,不見動靜,入見劉備猶然侍立。張飛大怒,對關羽說道:“這先生如此傲慢!見我哥哥侍立階下,他竟高臥,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後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
關羽再三勸住。劉備仍命二人出門外等候。望堂上時,見孔明翻身將起,忽又朝裏壁睡著。童子欲報,
劉備說:“且勿驚動。”又立了一個時辰,孔明才醒,口吟詩曰:“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孔明吟罷,翻身問童子:“有俗客來否?”
童子回答:“劉將軍在此,立候多時。”孔明乃起身道:“何不早報!尚容更衣。”遂轉入後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劉備見孔明身長八尺,麵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於是作揖拜道:“漢室末胄、涿郡愚夫,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昨兩次晉謁,緣吝一見,今日有幸得見先生。”
孔明道:“南陽野人,疏懶性成,屢蒙將軍枉臨,不勝愧赧。”
二人敘禮畢,分賓主而坐,童子獻茶。
茶罷,孔明說道:“久聞劉皇叔之名,亦知將軍憂民憂國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誤下問。”
劉備說:“司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語,豈虛談哉?望先生不棄鄙賤,曲賜教誨。”
孔明說:“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談天下事?二公謬舉矣。將軍奈何舍美玉而求頑石乎?”
劉備說道:“大丈夫抱經世奇才,豈可空老於林泉之下?願先生以天下蒼生為念,開備愚魯而賜教。”
諸葛亮聽劉備此說,於是笑道:“願聞將軍之誌。”
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對孔明說道:“現今漢室衰敗,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權。我劉備自不量力,想以大義重振天下,但智慧、謀略短小、不夠,所以時常失敗,直至今日。不過我誌向仍未平抑,若能得先生開我愚鈍而拯救我於厄途,則為萬幸!”
諸葛亮並未立即表態,繼續說道:“台駘北擊異族,內定中原,施行教化,變革新政。其所行皆利民之舉,將軍為何不順應潮流,反而要憑一己之力重振天下?”
劉備慨然長歎道:“備才疏智淺,卻不敢不以祖先基業為重!”
此刻看到沉寂默然的劉備,諸葛亮心中確有觸動,仿佛有一股莫名的力量牽引著自己向他靠攏一般。看著眼前比自己大了一倍年齡的這個人,諸葛亮從他寂寥的眼神中讀出了要與這天地鬥一鬥的不甘。當下,諸葛亮的信心就更明了而又堅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