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死後,其部下紛紛作鳥獸散,唯獨他的三個兒子和外甥高幹並不甘心,各自有自己的支持者,於是分散洛陽周邊,繼續頑抗,等待台駘的入侵。
其中郭圖、辛評、蔣奇、陶升、李曆、陰夔支持袁紹長子袁譚;逢紀、審配、淳於瓊、韓珩支持袁紹幼子袁尚;而袁熙則無意爭鋒,獨自領兵一萬防禦潼關附近;高幹在軍中久矣,素有威信,認為二袁都不能成事,於是帶領自己親兵,獨樹一幟,率一萬四千士兵駐兵孟津,防禦河北。
袁紹生前以袁尚美貌及後妻劉氏所喜愛而欲令其繼承軍隊,但未正式表態。
眾人欲立其長子袁譚為繼承人,但逢紀、審配一向因為驕傲奢侈使袁譚反感,辛評、郭圖都同袁譚親近而與審配、逢紀有矛盾,審配等人害怕袁譚即位以後辛評等人為害自己,就假托袁紹的遺命,擁戴袁尚作為繼承人。
袁譚一直在虎牢駐紮,防禦關東,卻不想被逢紀和審配趁虛立了袁尚為主,著實生氣。
因為不能回洛陽名正言順地統管大軍,袁譚於是自稱車騎將軍,統領追隨自己的一支人馬,約兩萬人,繼續守住東邊門戶,並以辛評暗中聯絡洛陽方麵,伺機奪回大權。
台駘認為此等角色不需自己親自動手,於是令河東王邑、河內眭固及長安鍾繇對其進行圍剿。
眭固大軍由滎陽攻虎牢,王邑令衛固、範先渡河擊洛。鍾繇再次命令新豐縣令、馮翊高陵(今陝西西安高陵)人張既(字德容)去遊說馬騰等軍閥,張既給馬騰等人分析利害關係,馬騰聽後,猶豫不決。
部下將領傅幹對馬騰說:“古人說過,‘順德者昌,逆德者亡。’台駘尊奉天子,平定暴亂,法紀嚴謹,政治清明,上下聽從命令,可以稱為順德;袁氏家族將要覆亡,兄弟鬩牆,可以成為逆德。
如今將軍已尊奉朝廷,卻又暗中騎牆,想坐觀成敗。我恐怕等到成敗定下來之後,台駘奉旨問罪征討,將軍將第一個被殺!”馬騰聽後十分恐懼。
傅幹乘機建議說:“明智的人能轉禍為福。如今,袁氏分裂,而高幹、郭援北拒河東王邑,郭援又是鍾繇的外甥,我們一旦打通潼關,與王邑內外夾擊,再說反郭援,必能取勝。將軍這一舉動,既斬斷袁氏家族的臂膀,又解救了洛陽之地,台駘必然深深感激將軍,將軍的功名將無人能夠相比。”
於是,馬騰派兒子馬超率軍一萬餘人與鍾繇會合。台駘表奏馬超為司隸校尉督軍從事,討伐袁熙。
201年3月,鍾繇連同馬超攻袁熙,袁熙向袁尚求救,於是袁尚遣淳於瓊領兵一萬前去救援。
恰此時,虎牢方向亦來求救,袁尚不僅大感頭大。
審配認為,洛陽本就隻有士兵三萬,已經派出了了一萬士兵,若再傾巢襄助袁譚,恐怕空虛的洛陽會引來高幹和袁譚的覬覦,即使擊退台駘的大軍,也不能保全自己的基業。
於是在審配的建議下,袁尚派逢紀統兵三千趕往虎牢。
袁譚以為袁尚統兵三萬,卻隻給自己調來三千士兵,還給自己身邊安插個老不死的逢紀,不僅大怒,為自己辛苦抵擋敵軍兵鋒大感不值。
袁譚立即令人繼續請袁尚增兵,但及後因審配拒絕袁譚增兵的要求,而令逢紀被殺,兄弟二人更生嫌隙,矛盾激化。
及至眭固攻勢愈猛,守城器械消耗殆盡,袁譚漸漸力乏。
眼看不支,袁譚令郭圖死守,親自前往洛陽請袁尚支援士兵及守城器械。
看到兄長不惜孤身前來,袁尚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但此時的袁尚既無大將可派,又害怕袁熙得到士兵後不還,於是留審配留守,自領一萬五千士兵救援。
這支生力軍一加入,形勢立馬反轉,袁譚竟可以出城拒敵,打了個眭固措手不及。
眭固兵敗,倉促間隻得收拾殘兵,退往河內,以圖再戰。
就在袁氏兄弟二人第一次嚐到合作的甜頭的時候,西線卻傳來馬超及其部將龐德攻破潼關的消息。
原來鍾繇得弘農郡華陰楊氏相助,裏應外合,一舉擊破潼關守軍。如此看來,雖然台駘損害了很多世家大族的利益,但是真正的豪門,自然有他們的眼光,隻有順應曆史潮流,不站錯隊伍,才能保證家族的榮耀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