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四章 他還厭惡這滿朝的文武(2 / 2)

卻說三州新定,隨著政局漸穩定,各地官員之間的齟齬也越來越多,就連大本部河北,也隱隱有不甘寂寞的人蠢蠢欲動。

事態的發展並沒有如台駘預期中順利,不但有針對基層官員的各種各樣的參劾傳到朝廷而被台駘知悉,而且就連台駘手下的幾員幹將也有人進行攻擊。

隻是因為他們還沒有完全摸清台駘對董昭和程昱的包容程度,不清楚台駘有沒有魄力為了手下對抗朝廷和天下人之口,所以一時不敢造次。

但是攻擊已經逐漸展開,這種攻擊是經過深思熟慮,按照預定步驟進行的,整個方式可以稱為“去皮見骨”。

首先,河北此前被董昭提拔的官員,有很多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而被攻訐,可能是這個人參與時令的慶典時心不在焉,也可能是他縱容了仆人犯法。

反正都是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但是卻具有很明確的針對性,而被攻擊的罪名則是由小及大,往往可以從不起眼的小事上升到道德問題和對天威的不敬這種個人難以擔當的罪名。而這樣的事情一旦不能妥善處理,被攻擊的人的仕途便告以終止。

這種事情從郡縣開始,然後延展到州裏,一本本的參劾蜂擁而至,紛紛要求有識人不明的州郡要員引咎辭職。

這樣的舉動從河北開始,漸漸蔓延到中原地區。

仿佛這些敢於上奏的人膽子突然間變大了不少,又或者他們是真心想當好人民的公仆,力求鏟除奸惡和不力的蠹蟲,確保一方吏治清明。

漸漸地,矛頭開始指向台駘集團。

雖然吸取了相關教訓,攻勢看似與台駘無關,但是他的左膀右臂難免其害。

程昱被青州齊國的一個主簿參劾識人不明,以致分管到臨朐的縣令無法約束民眾,致使產生了刑事案件,產生了於社會極為不利的影響。

而此前郭典雖然掌控財務,但是卻以董昭出麵,又有偏遠小縣的縣令竟然越過數級,直接將奏本送到朝廷,說董昭征稅不公。理由是這麼多縣,有的富裕,有的窮僻,應該視情況而定。

這個縣令可謂直指要害,因為征稅本是一件繁瑣的事情,無人能夠精確的計算出合適的比例,所以他所指出的這個問題是的確現實存在的,而且有不少人深受其害。

富裕的縣和窮困的縣差距有多少,稅賦的差額又該有多少,這又是繁重的統計工作,且並無前例可以遵循。

而由於被侵占的土地太多,一經新政的沒收和贖回,新空出來的土地又該如何分配,這些瑣事不僅會引起各地中層勢力的抵觸,甚至還為引起本該受益的最底層的農民的不滿。畢竟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家都沒有的時候,無人會有意見,而一旦分配不均,哪怕是白給的,就依人心而言,都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多得一分,

由此可見,這個縣令擁有的政治頭腦非比尋常,卻任職於偏遠小縣,似乎也說明了程昱的確識人不明。

就這樣,社會的輿論已經開始倒向一麵。

由於程昱素來剛直,不看人情,這些年來無數的人對其心懷不滿,此前董昭主管人事亦同此類。

眼見大風吹向二人,被他們提拔上來的官吏爭相置身事外,以撇清關係,避免遭受可能在隨後到來的牽連,而心懷芥蒂者又不免推波助瀾。

就從普通百姓來說,他們的生活可能已經變的越來越富裕,但是他們卻不能理解是誰的行為導致的這種成果。

人們總是愛隨波逐流,人雲亦雲,如若不然,則可能會顯得沒有見識。

而傳言中的很多小事的確在現實發生,這些小事被民眾設身處地的感同身受著,便愈發認可事情的可信度,開始對以台駘為首的集團產生質疑和不滿。

更可怕的是,這些年來教導的學子,被灌輸了自由的意識,他們的思想不受束縛,越發敢於大力地對眼前看到的不公平的事情進行抨擊,很多事情又難免會過於擴大化和理想化。而由於這些人出身於台駘的勢力之中,他們說出的話仿佛又更加可信。

甚至連台駘集團內部的一些人,也開始不安於現狀,在這個新興的政權體係內,很多人的地位似乎牢不可破。這樣難免會引來一些自以為是的人的覬覦和嫉妒,有想取而代之想法的人恐怕不在少數。這樣一來,落井下石的情況就難免會經常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