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授等人不了解二人契機,還以為台駘拿北方和已經兵敗的曹操交換,力諫不可,認為大軍隻需趁勢南下,定可不日平定中原。台駘知道眾人誤會,也解釋不通,隻是令眾人心安,告訴他們自有打算。由於台駘集團是由台駘一手拉扯起來的,這些骨幹一向也知道台駘從不無的放矢,也就不再議論。
得到曹操的諭令,兗州的近六萬大軍和徐州的兩萬軍隊雖然不甘,但是他們一向奉曹操若神明。在不得不接受戰敗的情況下,隻得前來東郡獻降。
除了臧霸以士兵盡為本地人為由不願前往幽州外,其餘將領皆願追隨曹操。
而關羽則在劉備的旁邊見過數次台駘,念當時劉備與台駘相談甚歡,便冒死請求南歸劉備。
台駘是順其自然之人,亦知關羽與劉備感情,留在自己這裏並無半點用處。之前的趙雲同樣如此,他都沒有強行介入,畢竟人各有誌,每個舞台上都有主角,他不想唱獨角戲,他也沒有精力處理好這麼多人間的關係。
就目前來說,台駘已經常常感到交際的不足和處理手下之間問題的為難之處了,於是欣然應允。
同時,台駘總算見到了二荀和郭嘉、賈詡,還有那獻上投石車把自己打了個措手不及的劉曄也受到了台駘的重點關注。看著幾人果然是氣度不凡,與常人不一樣。至於哪裏不一樣,大概是心理的感覺和氣場的差異吧。
看到曹操手下人才如此之多,台駘不禁垂涎三尺,於是囑托曹操在整軍的同時,不要忘記向自己送來安政益民的良計。
另外,台駘總感覺不趁機做點什麼的話實在太虧,就以張繡對自己接下來進攻荊州有用為借口,將張繡和賈詡二人流了下來。曹操欣然應允,向張郃交接了俘虜和大部分不願遠走他鄉的士兵,領著眾將親兵和對他忠貞不渝的兩千虎豹騎,奉著台駘的諭令,帶著使者朝北去了。
由於中原新定,雖然沒有遭受戰火破壞,但是人心不穩。台駘首先令董昭、程昱等來到河南,與自己同往中國之中的汝南,準備將這裏作為自己新的大本營而大力整頓。因為汝南緊鄰荊州,也表達了台駘對荊揚敵區勢在必得的決心。
同時,台駘任命朱靈為水軍都督兼青州牧,舉一州之力,不用顧忌其他,全力訓練水軍。
田豐為兗州牧,以其嚴厲多智,整頓遭受戰亂的各地。
太史慈在徐州打出了極大的威望,於是為徐州牧,訓練水陸兩軍,日後為南征先鋒。
而冀州牧則由黃就擔任,居中協調,手下吏員非常齊備,倒也不用擔心他過度勞累。
當日誅殺董承等人三族之後,朝廷裏風平浪靜,再未起什麼波瀾。台駘令郭典替自己看好大後方之後,就將卞喜抽出身來,讓他也趕了過來。卞喜來到之後,台駘當即令他聯係到劉辟,將劉辟帶了過來。
近十年未見,四兄弟重聚首的幾人不禁大感唏噓。劉辟涕淚俱下,抱怨台駘將他們一幹人等置之不理。卞喜一麵埋怨大哥,一麵替大哥辯解說天天酒肉糧草兵器都優先想著汝南的四弟呢。
說來奇怪,當初的台駘與龔都和卞喜結義,完全是迫於形勢。但是結義之後,仿佛真的受到了蒼天降下的羈絆,心中不但對二人毫無防備,反而事事考慮二人的安危,甚至領兵衝鋒之事從未讓二人幹過。
至於這個劉辟,同樣如此,當初雖然隻是龔都一人激動不已,但台駘無意真心相待。隻不過既已盟誓,總是多了一份感情,聽到劉辟的訴苦,台駘此刻的心情,確實異樣,與他人不同。一想到他們曾經結為兄弟,台駘不禁愧意大盛。
待劉辟傾訴完畢,他也表達了對自己沒有及時馳援,完成當初預想的謀劃的自責。台駘當然是好言勸慰了,畢竟當時的通信條件極差,劉辟又四處逃竄,躲進深山。要不是這時候曹操的注意力被台駘牽製,說不定就一鼓作氣把劉辟一支給圍死也說不定。
總歸四人又聚到一處,台駘當即令給劉辟接風洗塵,並準備將他的部隊盡皆收回,不再過那顛沛流離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