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孫策破了皖城,劉勳聞訊大驚,星夜回軍彭澤,孫賁、孫輔出兵截殺,劉勳大敗,逃往流沂(今湖北鄂城),向黃祖求救。
黃祖派他的兒子黃射率水軍五千人來援,徐盛以不到二百人的兵力抵抗,殺傷黃射的部隊千餘人。
其後主動出戰,大敗黃射,黃射被擊退後再也不敢前來侵犯。
孫策揮師進攻,劉勳敗逃,與劉曄一起投奔曹操,黃射也逃跑了。孫策又得到劉勳兩千多兵士和一百多艘戰船,於是,乘勝進攻黃祖。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十二月八日,孫策進至西陵(今湖北宜昌),欲攻江夏郡治沙羨(今湖北武昌西金口)。
劉表派侄兒劉虎和重將南陽人韓唏帶領長矛隊五千人趕來支援黃祖。
十一日,孫策率周瑜、呂蒙、程普、孫權、韓當、黃蓋等將領同時並進,自西陵峽而下,與敵大戰。黃祖幾乎全軍覆沒,韓唏、劉虎戰死,黃祖隻身逃走,黃祖的家眷及戰船六百艘被孫策俘獲,黃祖部下士兵被殺死及淹死的有數萬人。
孫策在給朝廷的奏折中說:“臣身跨馬陣,手擊急鼓,以齊戰勢。吏士奮激,踴躍百倍。心精意果,各競用命。越渡重塹,迅疾若飛。火飛上風,兵激煙下,弓弩齊發,流矢雨集。可謂驚心動魄”。可見戰況之激烈。
孫策一鼓作氣,東進豫章,駐軍椒丘(江西新建縣北),他對功曹虞翻說:“華歆雖有名望,但不是我的對手。如果他不開門讓城,一旦發動進攻,不會沒有死傷。請你就在他的麵前,講明我的意思。”
虞翻就先去拜見華歆,說:“聽說您與我郡的前任太守王朗在中原地區都享有盛名,受到海內的一致尊崇,雖然我居住在偏遠的東方,心中常常景仰。”
華歆說:“我不如王朗。”
虞翻又說:“不知豫章郡的糧草儲存,武器裝備以及民眾的勇敢鬥誌,比我們會稽郡如何?”
華歆說:“遠遠比不上。”
虞翻說:“您說名望不如王朗,是謙虛之詞;但兵力精強比不上會稽,則正如您的判斷。孫將軍智謀出眾,用兵如神。以前,他攻破揚州刺史劉繇,是您親眼所見;再向南平定我們會稽郡,您也一定有耳聞。
如今,你要固守孤城,自己已知糧草不足,不早作打算,後悔就來不及了。現在孫將軍大軍已到椒丘,我這就回去,如果明天中午迎接孫將軍的檄文還沒送到,我就不能與您再見了。”
華歆說:“我久在江南,常想北歸家鄉,孫將軍一到,我就離開。”
於是,華歆連夜趕寫迎接孫策的檄文,第二天一早,就派人送到孫策軍前。
孫策隨即領軍前進,華歆頭戴葛巾,身著便裝迎接孫策。孫策對華歆說:“您年高德劭,名滿天下,深為遠近人心所歸;我年幼識淺,應當用子弟拜見長輩的禮節見您。”
於是,孫策按照子弟的禮節拜見華歆,將華歆尊為上賓。
孫策攻克皖城時,安撫照顧袁術的妻子家小;等到他進入豫章,又運送劉繇的棺柩,厚待劉繇的家屬,士大夫因此而稱讚孫策。孫策從豫章郡中分出一部分,設立了廬陵郡,任孫賁為豫章太守,孫輔為廬陵太守,而留周瑜鎮守巴丘。
孫策還先後擊破烏程當地的鄒佗、錢銅及嘉興王晟等小範圍割據勢力,自195年至199年,曆經橫江之戰、當利之戰、牛渚之戰、秣陵之戰、梅陵之戰、江乘之戰、曲阿之戰、固陵之戰、東冶之戰、海西之戰、陵陽之戰、勇裏之戰、皖之戰、彭澤之戰、流沂之戰、沙羨之戰、群賊擊破戰等大小戰役十數,竟無一敗績。
用時4年,僅以千餘之兵,得中國三分之地,江東統一戰至此全部結束。
曹操聞孫策平定江東,歎息說:“獅兒難與爭鋒也!”於是,曹操就上表推薦孫策擔任討逆將軍,封吳侯。
台駘對此並無意見,隻是感歎曹操會為人處世,此借花獻佛之舉既博得孫策好感,對他亦無壞處,若朝廷不允,江東肯定會懷疑是台駘背後搗鬼。
曹操又把從弟曹仁的女兒許配給孫策的弟弟孫匡,又讓自己的三子曹彰娶了孫賁的女兒。並以禮征召孫策的弟弟孫權、孫翊,命揚州刺史嚴象推舉孫權為茂才。曹操久慕王朗之名,向孫策請求歸還被俘虜的會稽郡太守王朗,孫策還其人情,便送王朗返回京師。曹操十分重視王朗,任命王朗為豫州治中。
中原兩大勢力的戰鬥馬上就要見分曉了,這是關係到生死存亡的終極對決!南方的戰鬥也接近了尾聲,然而剛剛平靜下來的江東依然隱藏著許多不安定的因素。
劉表派遣從子劉磐與南陽人黃忠(字漢升)共守長沙攸縣(湖南省株洲市轄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