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五章 被埋沒的陳到(2 / 2)

於是趁夜發動部下進攻呂布,呂布熟睡中驚起,左右無私兵,於是越牆奔入高順所部陷陣營中。

高順立即率軍入府討伐郝萌,郝萌戰敗逃走回營時其部將曹性截住郝萌,說道:“主公素來恩義,將軍何故叛之?”於是兩軍交戰,郝萌作戰良久,無力招架,於是被殺。

曹性將首級交給呂布,呂布問曹性此事起源,曹性回答:“郝萌懷疑將軍而造反。”

呂布又問:“同謀的都有誰?”曹性回答說陳宮同謀,當時陳宮坐在呂布旁邊,臉發紅,旁人都察覺到了。呂布苦笑一聲,不再理會。

曹性因為阻止郝萌的謀逆行為而得到呂布的賞識,被稱為“健兒”,並得到了原本屬於郝萌的兵權。

這時,袁術派部下領兵前來接管部將孫策攻下的江南地盤,孫策的母親吳氏告訴孫策:“受命於天,既壽永昌。被有些人解讀為皇命受之於天,它必將永久昌盛。其實不然,皇命的確受之於天,但是既、壽、永、昌卻是要選一去三的。

伯符,你父親得到了這塊玉璽,他麵對既已得到便可稱帝、長久的壽命、永遠保持現狀、後三代繁榮昌盛選擇了最後者,但是卻英年早逝。

我本不該讓你知道這件事,但是現在你如果想憑借這塊玉璽稱帝,那麼它還有些用處,如果你父親的死取得了一些作用,你想遵從你父親的遺誌發揚孫家門楣,這塊玉璽便可以用作你和袁術交換的條件,袁術狼子野心,見到玉璽一定會答應你所有的要求。”

孫策說道:“我不會讓父親的死毫無價值的!”於是孫策派遣張昭攜帶玉璽與袁術交涉,袁術見到玉璽果然大喜,當即同意孫策脫離自己,江南諸地都歸孫氏所有,又表奏孫策為討逆將軍。

袁術認為,民間流行的一句預言“代漢者當途高”中的“途”與自己的名字“術”和表字“公路”相應,並認為袁氏的祖先出於春秋時代的陳國,是舜的後裔,舜是土德,黃色;漢是火德,赤色;以黃代赤,是五行運轉順序,於是他就為自己篡位的打算找到了心安的理由。

現如今得到了玉璽,就召集部下,商議稱帝事宜,部下無人膽敢應對。

主薄閻象進言道:“從前,周朝自始祖後稷傳到文王,累積恩德,功勳卓著。三分天下,已經占有二分,但仍然臣服於殷朝。雖然您家世代為官顯赫,但沒有周朝當初的興盛,漢朝王室雖然衰微,卻沒有殷紂王那樣的暴行!”袁術聽後默然不語。

袁術此時心中的確沒譜,於是又征聘隱士張範(字公儀,河南獲嘉人),張範不肯前往,派自己弟弟張承去向袁術表示歉意。

袁術對張承說:“我以土地的廣闊,百姓和軍隊的眾多,想要與齊桓公比美,以漢高祖為榜樣,你覺得怎麼樣?”

張承說:“此事在於德,而不在於強。用恩德來順應天下百姓的希望,即使是由一個人的資本去建立霸王的事業,也不困難。如果是想篡位,違背天時而動,會為眾人所拋棄,誰也不能使他興盛起來!”袁術聽後很不高興。

孫策聽到消息後,怎會容忍有人踐踏漢室威嚴?便立即寫信給袁術說:“商湯討伐夏桀時說:‘有夏多罪’,周武王討伐殷紂王時說:‘殷有重罰’,商湯與周武王,雖然有聖德,但假如當時夏桀、殷紂沒有失道的過失,也沒有理由逼迫他們而奪取天下。

如今天子並未對天下百姓犯有過失,隻是因為年齡幼小,被強臣所脅迫,與商湯和周武王的時代不同。即使像董卓那樣貪淫凶暴,欺上淩下,野心極大的人,也還未廢黜天子,自立為帝。而天下還是一致痛恨他,何況仿效他而做得更過分呢!

又聽說年幼的天子明智聰敏,有早成之德,天下雖然還未承受到他的恩澤,但全都歸心於他。

您家中五代連續出任漢朝的三公或輔佐大臣,榮寵的深厚,任何家族都不能相比,應該忠心耿耿,嚴守臣節,以報答王室。這便是周公姬旦、召公姬的美業,天下人的願望。

現在人們多被圖緯之類的預言書所迷惑,望文生義,牽強附會,隻求討主人的歡心,並不考慮成敗。稱帝的事,從古至今都十分慎重,豈能不深思熟慮!

忠言逆耳,異議招致憎惡,但隻要對您有益,我一切都不敢推辭。”

袁術開始時自以為擁有淮南的兵眾,預料孫策一定會擁護自己。及至接到孫策的信後,因憂慮沮喪而生病。他一心稱帝,想要了卻自己心中那一份夙願,於是沒有聽從孫策的意見,孫策趁此事件與他徹底斷絕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