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一章 孫郎如何(2 / 2)

當時,彭城相薛禮、下邳相笮融都依附劉繇,奉他為盟主,薛禮占據秣陵城,而笮融駐紮在縣南。孫策首先攻打笮融,斬殺擊散五萬多人,笮融膽裂,緊閉營門,不敢妄動。孫策轉而揮師攻打薛禮,薛禮突圍逃至笮融處,笮融與其辯論佛法。薛禮對佛門不以為然,爭論道:“但逢亂世,則道士下山救人,僧侶避亂超度;盛世則道士上山清修,佛門便下山圈錢。”笮融唯恐此言論被天下信徒得知,於是立即將其殺死,盡奪其眾。

這時樊能、於麋等人,又糾集兵士來奪牛渚。孫策立即回軍,打敗他們,俘獲萬餘人。然後重新進攻笮融,戰鬥中,孫策腿部中箭,無法乘馬,部下抬他回營療傷。有人對笮融說:“孫郎被箭射死了!”

當時,孫策也才二十來歲,雖有官位名號,但人們還是都叫他“孫郎”。笮融聞孫策死訊,大喜,派將士與孫策部隊對壘。孫策先派幾百兵馬挑戰誘敵,而在後麵設好伏兵。敵兵出擊,孫策部假作潰敗,引敵進入包圍圈中,然後一聲號令,伏兵盡起,斬殺一千多敵人。

孫策乘勝進攻笮融營地,並命手下將士高聲喊話:“孫郎如何?”聲撼敵營,地動山搖,嚇得不少敵兵連夜奔逃。

笮融見孫策還在,越發警惕小心,深溝高壘,嚴加守備。孫策見笮融負險固守,一時難以攻克,便引兵南向,隨即揮師進擊劉繇部將駐守的梅陵(今江蘇南京雨花台)、湖熟(今江蘇江寧湖熟鎮)、江乘(今江蘇句容北),先後攻克並殲滅了劉繇布防在曲阿外圍的守軍,迫使劉繇率兵出城決戰。孫策趁勢猛攻,劉繇大敗,逃往丹徒(今江蘇鎮江東)。

一開始,百姓們聽到孫郎兵到,都膽戰心驚,魂消魄散,避之不及,官長們也往往丟棄城池,竄伏草莽之中。後來,人們漸漸發現,孫策大軍所到之處,軍士們嚴遵將令,不敢擄掠百姓,雞犬菜茹,秋毫無犯。於是,百姓十分喜悅,爭著用牛、酒犒勞部隊。

孫策勞賜將士,發布文告,曉諭下屬各縣:“劉繇、笮融的鄉人和部下來投降的,一概不問;願意從軍的,可以從軍,並免除全家賦稅徭役;如果不願從軍,絕不勉強。”

文告發布後,來歸附者由四麵八方雲集風湧,不長時間,就招得士兵兩萬多,征集得馬匹一千多。自此,孫策之名威震江東。不久,劉繇又放棄丹徒西逃,孫策遂東進奪取吳郡。

袁術在壽春,得知孫策大勝,上表奏請孫策為殄寇將軍。孫策的部將呂範對孫策說:“如今,將軍事業日益興盛,部下將士越來越多,但軍中紀律還有不完備的地方,我願意暫時擔任都督,幫助將軍進行治理。”

孫策說:“子衡你既然是士大夫,手下又統率重兵,在外立下軍功,難道應再讓你屈居這種小官職,管理軍中的細小事情嗎?”

呂範說:“不然,我如今舍棄故鄉來追隨將軍,不是為了妻子兒女,而是為了搞好世間的政務。譬如共同乘一條船去飄洋過海,一件事不牢靠,就使大家全都受害。我這樣作,也是為我自己打算,不僅是為將軍。”

孫策笑了笑,無法回答。

呂範出來後,就脫去單衣,換上便於騎馬的軍服,手執鞭子,到孫策辦事的房前報告,自稱兼任都督,於是孫策就授給他符傳,委任所應主管的各項工作。自此之後,營中氣氛嚴肅和睦,軍紀嚴明,禁令得到徹底貫徹。

孫策委任張紘為正議校尉,彭城人張昭為長史,經常讓他們一個人留守,一個人跟隨自己出征。廣陵人秦鬆、陳端等也參預決策。孫策以老師和朋友的禮節對待張昭,行政與軍務大事,全都委托他來處理。

張昭經常收到北方士大夫的書信,信中把江東地區的政績都歸功於張昭。孫策知道後,高興地說:“從前管仲在齊國為相,把諸事都交給他作主,而齊桓公終於成為五霸之首。如今,張昭為人賢明,我能任用他,他的功名難道不屬於我嗎!

由此可見,孫策知人善任到何種地步。另外,孫策此說也證明了他不甘於屈居袁術手下的雄心,他的目標是齊桓公一樣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