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馥雖然不堪,但是手下能人極多,即使很多都是吃裏扒外、揀枝而棲的大咖,但任何地方、任何時間、任何民族都不乏忠義之輩。
韓馥的長史耿武(字文威)、別駕閔純(字伯典)、治中李曆(字文元)得到消息,勸阻韓馥說:“冀州地區可以集結起百萬大軍,所存糧食夠吃十年。袁紹隻是一支孤單而缺乏給養的客軍,仰仗我們的鼻息,好像懷抱中的嬰兒,不能他奶吃,立刻就會餓死,為什麼要把冀州交給他呢!”
韓馥說:“我本來是袁家的老部下,才幹也不如袁紹,自知能力不足而讓賢,是古人所稱讚的行為,你們為什麼偏要反對呢?”
先前,韓馥派從事趙浮、程渙率領一萬名弓弩手駐守孟澤,他們聽到這個消息,率軍火速趕回冀州。當時袁紹在朝歌(今河南鶴壁淇縣)清水口,趙浮等從後趕來,有戰船數百艘,兵眾一萬餘人,軍容鼓聲整齊,在夜裏經過袁紹的軍營,袁紹十分厭惡。趙浮等趕到冀州,對韓馥說:“袁紹軍中沒有一鬥糧食,已經各自離散,雖然有張楊、於扶羅等新近歸附,但不會為他效力,不足以為敵。我們這幾個小從事,願領現有部隊抵禦他,不過十天,袁軍必然土崩瓦解。將軍您隻管打開房門,放心睡覺,既不用憂慮,也不必害怕!”
韓馥仍不采納,於是離開冀州牧官位,從官府中遷出,在中常侍趙忠的舊地居住,派兒子把印綬送給袁紹,讓出冀州。
袁紹將要到達鄴城(今河北臨漳西),韓馥部下的數十名從事爭先恐後地離開韓馥去給袁紹獻殷勤,唯獨耿武、閔純揮刀阻攔,但禁止不了,隻好作罷。二人無奈,略一計議,耿武對閔純說:“當今雖然主上庸懦,我們既然身為長史,平素得到主上的恩待,今日即使身死,也要盡忠。”閔純以為然,於是決定謀刺袁紹。
袁紹來到後,早聽說耿武、閔純二人反對自己,不待二人有機會行刺,便令高幹殺此二人。這兩人雖然籍籍無名湮沒於曆史當中,但仍難掩他們筆挺不屈的光芒。從此以後,袁紹兼任冀州牧,以皇帝的名義任命韓馥為奮威將軍,但既沒有兵,也沒有官屬。
袁紹得了冀州,為了重新培植自己的勢力,抹去韓馥的痕跡,便遷都到鄴縣。袁紹躊躇滿誌地問治中李曆說:“如今賊臣作亂,朝廷西遷,我袁家世代受寵,我決心竭盡全力興複漢室。然而,齊桓公如果沒有管仲就不能成為霸主,勾踐沒有範蠡也不能保住越國。我想與卿同心戮力,共安社稷,不知卿有什麼妙策?”
李曆原任韓馥治中從事,頗有謀略,袁紹使居原職。他回答說:“將軍年少入朝,就揚名海內。廢立之際,能發揚忠義;單騎出走,使董卓驚恐。渡河北上,則河間從命;擁一郡之卒,而聚冀州之眾。威聲越過河朔,名望重於天下!如今將軍如首先興軍東討,可以定青州黃巾;還討黑山,可以消滅張燕。然後回師北征,平公孫瓚;震懾戎狄,降服匈奴。您就可擁有黃河以北的四州之地,因之收攬英雄之才,集合百萬大軍,迎皇上於西京,複宗廟於洛陽。以此號令天下,誅討未服,誰抵禦得了?”
袁紹聽了,非常高興地說:“這正是我的心願啊!”隨即加封李曆為奮威將軍,使他監護諸將,對他十分寵信。魏郡陰安(今河北清豐北)人審配(字正南)為人正直,不為韓馥欣賞。袁紹帶著貴重的禮物,非常謙卑的招攬他,並任審配為治中,與南陽人許攸(字子遠)、逢紀、穎川人荀諶都成為袁紹的主要謀士。
又有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郭嘉,字奉孝,少年時已有遠見,見漢末天下將會大亂,於弱冠後便隱居,秘密結交英傑,不與世俗交往,所以不是太多人知道他。蟄伏了一年,聽聞盟主袁紹得了冀州,便仰慕北上。待見到袁紹之後,交流了幾句,郭嘉便欲告辭而回。辛評、郭圖挽留,郭嘉說道:“明智的人能審慎周到地衡量他的主人,所以凡有舉措都很周全,從而可以立功揚名。袁公隻想要仿效周公的禮賢下士,卻不很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思慮多端而缺乏要領,喜歡謀劃而沒有決斷,想和他共同拯救國家危難,建立稱王稱霸的大業,實在很難啊!”於是從此離開了袁紹。就這樣,郭嘉回到家中開始賦閑。
袁紹又任命河內人朱漢為都官從事。朱漢原先曾被韓馥輕慢,這時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又想迎合袁紹的心意,便擅自發兵包圍韓馥的住宅,拔刀登屋。韓馥逃上樓去,朱漢捉到韓馥的大兒子,將他的兩隻腳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