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孚字德瑜,汝南吳房(今河南遂平)人,官越騎校尉。看到董卓專權,殘害忠良,伍孚心中忿恨不已。於是籌劃親手刺殺董卓這個漢室賊子,聽說前司徒丁宮有把鋒利短劍,吹發可斷,於西平棠溪中偶然所得,劍長一尺六寸,劍身銘有“滅賊”二字。伍孚感念丁宮忠烈,是故前去商討,意欲借出此劍,丁宮當即應允。臨走之時,伍孚告誡說:“我所謀劃的,與先生您一同議論的,是國家的大事,關乎漢室的存亡,希望先生不要泄露!”丁宮俯下身去笑著說:“是。”送走伍孚,丁宮歎道:“我聽說,年長老成的人行事,不能讓別人懷疑他。如今德瑜告誡我說:‘所說的,是國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這是有德行的人懷疑我。一個人行事卻讓別人懷疑他,他就不算是有節操、講義氣的人,而如今德瑜要一個人承擔起拯救天下的重任,我又怎麼忍心讓他一個人去做這種危險的事呢?”於是丁宮要用自殺來激勵伍孚,說:“這樣德瑜你就知道我不會泄露機密。”因此就刎頸自殺了。
伍孚身穿朝服內懷“滅賊”寶劍去晉見董卓,由於越騎校尉也算是洛陽城內有一定實權的統兵校尉,而伍孚器宇軒昂一派大丈夫形象,董卓很想籠絡他。伍孚把話說完,向董卓告辭,董卓起身送他到閣門口,親切地用手撫摸著他的脊背。伍孚趁機抽出寶劍向董卓刺去,由於殺人心切,用力過猛,失手沒刺中要害。董卓大驚,慌忙奮力反擊,並急呼警衛出手相救,這才脫離危險。並大罵道:“你想造反呀!”伍孚大聲說:“我恨不得把你這個奸賊在大街鬧市之中碎屍萬段,以向天地神靈謝罪。”伍孚在與警衛鬥爭過程中,由於寡不敵眾,被亂劍刺死。
伍孚死後,袁術因害怕董卓,出奔南陽。曹操也意識到洛陽危險,於是改名換姓,收拾了細軟從小路向東逃回家鄉。曹操帶領著他的隨從數人一路來到成皋(今屬河南滎陽),想順道拜訪一下父親的老朋友呂伯奢。當曹操來拜訪呂伯奢的時候,呂伯奢不在家,他的兒子和賓客見財起意,合夥打劫了曹操,把曹操所帶的馬匹及財物搶走了,曹操和數名隨從拚死作戰,殺死了對方幾個人,才擺脫了困境,逃了出來。不一會兒走到了中牟縣,亭長看見曹操狼狽不堪,疑心他來曆不明,捉起來送到縣裏。當時董卓已經對袁氏及曹操心生警惕,縣裏已收到董卓下令緝捕曹操的公文。隻有功曹任峻(字伯達,中牟人)心裏知道他的確是曹操,認為天下正亂,不應該拘捕英雄豪傑,而且陳留離中牟極近,也招惹不起,於是就向縣令陳宮(字公台,東郡東武陽人)建議,釋放掉曹操。陳宮一心為漢,也看出董卓倒行逆施,不得人心,遲早要垮台,如果捉住曹操自己反受其害,於是將曹操送回陳留郡。
曹操的父親曹嵩在陳留有很多財產,曹操回到陳留,得到父親同意,花錢招兵買馬,準備討伐董卓。曹嵩建議曹操拜訪當地的大財主衛茲(字子許),於是曹操設宴款待,邀請衛茲。經過一番交談,衛茲對曹操很是欣賞,評價曹操道:“平天下者,必是此人。”於是散盡家財,傾囊相助,就連自己也追隨曹操不離左右。陳留郡的太守張邈,原來是曹操的好友,陳留郡屬兗州,兗州刺史劉岱也是反對董卓的。因此有了衛茲的大力支持,和張邈、劉岱的默許,曹操募得優良兵員三千,其中陽平衛國(今山東莘縣)人樂進,字文謙,以膽識英烈而被曹操賞識,為曹操帳前吏。
不久,來自譙郡(今安徽亳州)的曹氏宗親紛紛來投。曹操的從弟曹仁(字子孝)結集上千青年,遊於淮河、泗水之間,聽聞曹操舉兵,立即帶隊跟隨曹操,任別部司馬,行厲鋒校尉。曹操的堂弟曹洪(字子廉)帶領奴仆數十人前來投奔曹操,曹純(字子和,曹仁之弟,曹操之堂弟)也率賓客上百人前來相助。
曹操又以族兄弟夏侯惇(字元讓)為司馬,夏侯淵(字妙才)為騎都尉,各引好友數十前來相投,曹操逐漸聚集了五千多人馬。他一麵操練兵馬,一麵派人探聽各處動靜。這時,曹操已經三十五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