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臨危受命(2 / 2)

而在朝為官者也是結黨營私,相互傾軋,雖然其中一心為漢者甚眾,然則朽木難雕,縱使有心,也是無力。在這一時期未陷入爭鬥漩渦而保全性命者,實為官場智者。

一般人可能會疑惑曆代的宦官不過是宮廷中的賤役,怎麼會擁有這麼大的能量?是否是因為後期皇帝的昏庸造成的反常現象?誠然,的確是有不少宦官出自貧家,因為生活困難或秉性無賴而自宮,進入內廷。但如果把所有的宦官統統看成無能之輩,不過以阿諛而見寵,因寵而弄權,則不符事實。

自從趙高禍亂秦帝國以後,漢高祖劉邦鑒於秦亡教訓,間用文士充中常侍,以抑製宦官勢力。但是從始至終,宦官們都會或多或少地參與政治,例如傳達詔令,掌理文書,左右皇帝視聽等。由於皇帝每天需要閱讀大量的奏章,這些奏章文字冗長,其中所談的問題又總是使用儒家的傳統觀念和語言來加以表達,很不容易弄清其中問題的主次和它的真正含義,更不用說還夾雜了極多的專門名詞和人名地名。所以皇帝必須委派身邊的太監來整理文件並做簡明扼要的彙報,所以宦官成為皇帝的私人秘書已經是不可避免的趨勢。這時,認識文字、通曉禮節製度規範並能揣摩聖上和所呈奏章之人心意的宦官便能脫穎而出,成為皇帝信賴的心腹,許多奏章的答複和政策的實行都能看到這些人的影子。特別是漢末,外戚勢大,皇帝常利用宦官牽製外戚,但是一旦製約不住,又往往會造成宦官集團專政局麵。

三月,漢廷發天下精兵,命北中郎將盧植率軍攻打冀州地區張角所部黃巾軍,左中郎將皇甫嵩與右中郎將朱雋調發五校(北軍五校,為中央主要常備軍,即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五校尉所將宿衛兵)三河(河東、河內、河南)騎兵,同時招募精壯之士,共計四萬多人。二人各率一部,共同鎮壓潁川(郡治陽翟,今河南禹縣)起義軍。

且說張角最得力的大將馬元義被捕殺之後,洛陽的情報係統就陷入了癱瘓,洛陽城內的官兵和百姓這些信徒被捕殺的有一千多人,可以說是餘孽基本肅清。

因為唐周的叛變,作為張角心腹十二弟子之一,唐周是知道不少機密的,可以說張角的心腹舊人包括一些主事骨幹,唐周都可以認得。張角想重拾對洛陽的滲透,就不得不派出新麵孔。這時候的張角手忙腳亂,黃巾軍各自為戰,漢廷大軍四處圍剿,各地皆張貼著包括自己在內的黃巾軍首腦的通緝令。各地豪強地主、各郡國主趁勢而動,擴張自己勢力範圍。這時的張角有心無力,死馬當作活馬醫,於是議政之時決定封賞台駘為忠義將軍,領河南諸事,萬事當忠義為先。同時派出台駘趕赴洛陽,重新接觸聯絡宮內宦官、朝廷要員。

張梁當場就提出了反對,說道:“雖然台先生確有立功,但臣恐其難以擔此重任。”

說到底,張梁還是不願意信任這個新麵孔罷了,特別是有了唐周的背叛,如果再把這個攜重寶以賄京官的重任交給一個生人,真的是難以接受。

張角也是有苦說不出,他的十二大弟子,一死一叛,其餘十人管亥、程遠誌一為自己依賴的勇將,一為統兵之才,其餘八人則在各大方中,起著督導之責。因為唐周的存在,其他舊人又無法在洛京拋頭露麵、左右逢源,實在是無奈之舉。現在不如順坡下驢,令張梁找個心腹在台駘旁邊掣肘,這樣就不用擔心他肆意妄為了。

見張梁這樣說,張角順勢說道:“人公將軍所慮極是,著令你遣一得力幹將以助台將軍。”

張梁見張角無意收回成命,且雖然台駘被封了一個雜號將軍,實則無兵無權,自己再派名心腹監視著他,也不怕他有什麼異動。這時候的張梁,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擔心的過多了,說實話自己好像對台駘並無什麼偏見吧。

台駘臨危受命,沒有一點推脫,這些日子追隨張角身邊,總算是領略到了張角的人格魅力。雖然隻是一個落第秀才,但是張角顯然是知識淵博、氣魄過人的,這點連台駘自己都自愧不如。而且張角放手施為,各地主腦自成一統,對於台駘這種剛剛收歸賬下的無名小輩也是委以重任,足見其魄力之大。當然,也可能是無奈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