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1 / 1)

後記

我大學畢業以後,分配在省裏的一家新聞單位。

十四年的編輯記者生涯,既遭逢了暴風驟雨的衝刷,也得到了鮮花相伴的享受。特別值得慶幸的是,有機會涉及萬花筒似的彩色人生,增強了自己的寫作功底。

1978年2月,被調入湖南省紀委從事文字工作,並擔任《三湘風紀》雜誌社主編十餘年。我在紀委的工作,為自己提供了了解全國紀檢監察工作的有利條件。全國各地的無數事例使我認識到,開展反腐倡廉的工作,確實充滿了真與假的鬥爭,公與私的較量,美與醜的交鋒,善與惡的對抗。在這場鬥爭中,令人欣慰的是,在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們有不少黨員領導幹部和一大批紀檢監察機關和司法機關的幹部,在反腐敗的第一線,麵對邪惡,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剛正不阿,無私無畏。在公與私、情與法麵前,他們堅決維護社會的公正與法紀的嚴明,一次又一次地挫敗了假、醜、惡勢力的猖狂進攻。想到這些黨的精英,我曾幾度想用自己的禿筆,編織故事,塑造典型,寫一部長篇小說或電視連續劇劇本,歌頌他們秉公執紀執法,不被權勢所折服,不為名利所驅動,不被私情所轉移的高風亮節。同時鞭撻那些利欲熏心、貪戀財色的人類蛀蟲,從而使黨內的毒瘤、社會的癰疽失去藏身之地。但苦於日常事務纏身,我沒有專門時間從事筆耕,隻得間或忙裏偷閑,寫了幾篇報告文學,聊以自慰。

1997年5月,中紀委常委傅傑和宣教室原主任、現《中國紀檢監察報》社社長曾繁茂抽調我去搞電視劇劇本創作。鋪開稿紙,那些與腐敗行為作鬥爭的勇士形象,接踵而來,浮現腦海。他們的可歌可泣、催人奮進的生動事跡,像萬壑溪流,彙集筆端。他們的閃光思想、純潔心靈和進取精神,使我欲罷不能,難以輟筆。經過三個月的日日夜夜,一氣寫成了初稿。

因我不能長時間脫離本身業務,隻得邊工作邊修改。

又曆時一年半,嘔心瀝血,數易其稿,終於定稿出版,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電視連續劇亦即將在中央電視台播出,總算了卻了一樁心願。

這部小說的取材,我不是采用在針尖削鐵的手法,從小處著眼,讓一滴水去反映太陽的光輝,而是力求從大處著墨,既直接表現腐敗與反腐敗鬥爭的尖銳性、複雜性和艱巨性,又全方位地反映當今改革開放時代的真實麵貌。小說定名為《風雨乾坤》,就是想顯得氣勢磅礴一些,不願有小家子氣。在塑造典型、編織故事時,我盡量想讓一些讀者感到,小說中的事就是身邊發生的事,小說中的人就是身邊存在的人,甚至還可以看到他們自己的一點影子。但是,敬請有的讀者不要將小說中的人和事與現實中的人和事對號入座。

小說就是小說,它的人物和情節都是虛構的,是現實中的人和事的典型化。在敘事手法上,這部小說除了傳統的方式外,也采用了現代電影電視的蒙太奇銜接方式。這種嚐試是否可取,有待讀者檢驗。

寫作這部小說,我雖然是兩年艱辛不尋常,字斟句酌苦掂量,但由於自己的水平限製,無論是小說的思想內容還是表現形式,肯定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懇切希望讀者和專家批評指正。

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曾得到了傅傑同誌、曾繁茂同誌、中紀委教育室的同誌和湖南省紀委書記孫載夫、副書記趙焱森以及湖北省紀委原常委李達濱、湖南省煙草專賣局局長張登武等同誌的支持和幫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