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杜錦寧給大家分析了“錢”景之後,項目組的官員或多或少都買了些股份。
十萬兩銀子能讓一個國家的財政部長皺眉,這在古代不是一個數目。這裏麵包括雇人去尋找杜仲樹、買山頭種植杜仲樹、采收杜仲膠,研發輪胎,從鋼材項目組購買昂貴的鋼材,以及各個部件的研發與生產。
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做這些事費老鼻子勁兒了,所以特別花錢。
項目組的官員可是知道成本的,他們自己還參了股,因此就覺得一輛自行車至少要賣幾千兩銀子,方才不虧本。所以十分不讚成杜錦寧冒然生產三百輛。
“自行車的成本高,是把研發成本算進去了。以後量產,一輛車的成本要不了多少錢。生產越多,利潤越大。”
杜錦寧知道他們顧慮什麼,給他們分析:“這車我打算就賣一輛馬車加一匹馬的錢。你們想想,馬買了之後,要專人伺養,會老會生病,成本高,使用期短。咱們的自行車,能一直用十幾年,平時就費些力氣,不用花精力去伺候它。兩廂一比較,換了是你,你願意買自行車呢,還是願意買馬車?”
“自行車。”齊自蹊朋友搶答道。
大家都禁不住笑了起來,附和道:“郡王的對,肯定選自行車。”
杜錦寧也笑了,給了齊自蹊一個讚賞的眼神,又道:“再者,我打算送兩輛給皇上,三卿六部的尚書們也半價售賣一輛。有了他們的帶領,再加上自行車不算貴,你們想想朝庭的官員們是不是也會賣上一輛呢?大家都乘自行車,某個官員還乘馬車,馬兒把糞便拉得滿街都是,大家嫌不嫌棄他呢,他有沒有麵子呢。”
見大家都點頭讚同,她又道:“一旦官員都乘自行車上朝了,京城有錢的富戶們是不是也得趕潮流買上一輛?要是咱們再給京城府尹提建議,讓他倡導百姓都乘自行車出行,還京城一個潔淨的街道,打造一個整潔的京城。中等人家是不是也要把馬車換成自行車呢?少用馬,朝庭完全可以不去跟夏金貿易,看他們的臉色了,皇上肯定支持。這麼起來,大家還覺得三百輛自行車多嗎?”
“不多。不光不多,還少了。這樣起來,我覺得三千輛都不止哩。”一個上了年紀的官員道。
大家都點頭。
“楚王好細腰,全國皆餓死”。皇帝和領導們的倡導力可不是蓋的。流行風尚是怎麼一回事,想想寧國長公主的茶道就知道了。現在不光整個大宋,便是日苯和高麗都在興茶道。茶葉和茶具賺的錢真是海了去了。
“三千輛不必。先造三百輛,看看賣得好,再叫人加緊造嘛。而且供不應求,咱們自行車的名聲才算是打出去了。”杜錦寧道。
這些現代的營銷手段,官員們哪裏見過,頓時覺得公主做生意也是極厲害。
反正一切聽寧國長公主的,準沒錯就是了。
“當然,這不過是我的建議。具體售價如何,還得請皇上定奪。”杜錦寧道。
“如此,就勞煩公主進宮一趟,請示皇上。”
杜錦寧卻擺手:“不急,我既來了,自然得到隔壁院子看看。”
著,她跟齊慕遠、齊自蹊和章鴻文,又去了隔壁院子。
這是另一個項目組,研製的是蒸汽織布機。
因為共享單車的關係,杜錦寧對於自行車還比較了解。可對於織布機,就不熟悉了。所以這個項目組更多的是官員和工匠們自行摸索。好在不用像自行車那樣連原材料都得研究,即便困難,經過兩三年的研製,大家終於在最近製造出了大宋第一台蒸汽織布機。不過效果不是很好,還得繼續改進。
“公主您來了。”負責這塊的官員見了杜錦寧來,眼睛一亮,也不等杜錦寧什麼,直接就吩咐,“把機器開動起來,讓公主看看。”
不一會兒,蒸汽帶動機器運轉起來。
齊慕遠父子倆還沒怎麼樣,畢竟他們陪著杜錦寧來看過不少遍了。可章鴻文的眼珠子差點瞪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