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1 / 1)

曾經以《西部刀鋒》《天邊強兵》《邊陲胡楊》引起報告文學界關注的軍旅作家劉誌海,今年又以一部20餘萬字的長篇小說《巔峰亮劍》呈獻給讀者。一個軍旅作家在短短的數年間(2003~2012)連續創作和出版四部軍事題材的厚重作品,除了證明他的生活積累、創作儲備的倉廩充實,也反映出作者“永不言敗、永不滿足、永不停步”的“巔峰”精神。

“巔峰精神”是《巔峰亮劍》的主人公王泉森,以及他的戰友們所體現出的一種當代軍人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的核心就是“犧牲”和“奉獻”。為了準確把握和深刻反映當代軍人的精神風貌,劉誌海多次深入邊疆部隊,除反複采訪主人公外,還采訪了從士兵到將軍等大量的外圍群眾。幾個月的采訪,作者與部隊官兵同吃、同住、同訓練,做了50多萬字的采訪筆記。不但深刻了解了主人公和廣大官兵高尚的精神情懷,也深刻了解了他們的成長曆程。正因為如此,在《巔峰亮劍》中的那些先進人物——主人公王泉森以及韓有才、何南、陳樹全……等人的身上,我們既看到了耀人眼目的榮譽的光環,也看到了催人淚下的成長經曆;既看到了他們今天所取得的優異成果,又看到了他們如何麵對人生的轉折,如何從一個普通的學生、青年成長為一名合格軍人,經曆了怎樣痛苦但是美麗的蛻變。許多原生態的發掘,使報告文學的文體特征得以充分展示,也使軍人的成長更為可信。若論感情,軍人不輸他人,他們也有父母、親人。但與同齡人相比,隻因為獻身軍營,失去了許多,自然也得到了許多。軍人藏器待時、報效國家,與軍人職業本質上的犧牲精神是相通的。軍人無私的奉獻、默默的堅守,與火線上的衝鋒陷陣一樣表現了軍人的職責。可以說,《巔峰亮劍》是一部“向共和國軍人致敬”的作品,它具有敏銳的思想、澎湃的激情和詩意的文采。

使命感和責任感不隻屬於《巔峰亮劍》中的主人公,更是任何事業所不可或缺的,因而具有更多的感染力量。作者劉誌海的“美麗轉身”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劉誌海本就是一位軍人,隻是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罕見疾病使他不得不離開他所熱愛的軍事崗位。在治療和養病期間,為了不虛度時光,他把醫院和病床當做新的戰場。於是,他立誌寫作。他的第一部長篇報告文學作品就是在醫院和病床上誕生的。對於文化水平本來不高的他,實現這種“美麗轉身”,不知要克服多少別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但他成功了——他的第一部作品就獲得了當年共青團中央頒布的“五個一工程獎”。劉誌海的成功,又一次證明“天下無難事,隻要肯登攀”的道理。劉誌海為人真誠謙虛,很重感情。他一向認為,作為一個作家,最重要的是修煉好自我人格。人格的高下,決定了作品品格的高低。病退後,在關注部隊建設的同時,同樣關心地方的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為地方的精神文明建設出謀劃策、貢獻力量。在寧夏吳忠,他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生活,與當地群眾交朋友,積極協助地方有關部門發現、培育和宣傳典型,扶植和培養文學才俊,在文化戰線上“無私地奉獻、默默地堅守”。

沒有誰生來就偉大。平凡,是每個人的生命原態,它就像橫亙在前行路上的欄杆——有的人終其一生難以跨越,日複一日地進行著艱辛的生命徘徊;有的人卻能以非凡的智慧和堅韌而騏驥一躍,超越平凡達到新的人生高度。無疑,《巔峰亮劍》的主人公和本書的作者屬於後者。勝利,在於超越;超越,就是勝利。

在《巔峰亮劍》出版之際,僅以上述文字表達我的敬意與祝賀。

楊森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