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南陽曲 序 灰燼(1 / 1)

那似乎是一個夢...

1902年,時值清末,中華民族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時間,各種恥辱,在這個時候,都被強行地烙印在這個古老偉大而此刻卻又是如此的孱弱的民族上。

從1840年開始,世界上最璀璨的明珠就此蒙塵,高傲的頭顱不得不在資本主義強國的堅船利炮之下,低垂,低垂...

這是個屈辱的曆程:

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簽訂,賠款,割地。

或許統治者們以為這是噩夢的結束,但卻是苦難的開始,一頭已經孱弱至此的獅子開始時因為餘威猶在,尚可震懾群獸,但是一旦讓惡狼略微嚐到一口血肉,那麼被牽起的欲望就會讓它們奮不顧身地繼續向曾經是它們恐懼的雄獅發動進攻。

接下來,更沉重的枷鎖繼續被強加在這個民族的身上。

1856年-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8年《愛琿條約》《天津條約》的簽訂。

1883年-1885年中法戰爭。

1894年-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

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簽訂。

19世紀90年代帝國主義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範圍”。

1898年戊戌變法。

1900年義和團運動高潮,八國聯軍侵略中國。

1901年《辛醜條約》簽訂。

但無論這個國家是如何地孱弱,所遭受的屈辱是如何的沉重,每個時代裏都會湧現出無數不畏犧牲的愛國誌士。也許這裏沒有堅硬的船甲,沒有射程遠威力強的火炮,沒有引領時代的先進科技,但是這裏從來不缺翻騰的熱血。

有孫中山、宋教仁、黃興、蔡鍔這些同盟會先驅,也有劉永福、大刀王五這些黑旗軍將士。

陸輕羽也是如此。

雖然他比不了以上那些鼎鼎有名的大人物,沒有做出什麼能夠名垂千古的壯舉,甚至都沒能在曆史上留下一畫半筆,隻有1902年9月12日的倫敦日報上的一個小角落粗粗地勾畫了幾句他的人生:日前,來自中國的大盜陸輕羽於弗蘭庫公館中拒捕,引爆身上所帶炸彈,此次爆炸造成5名警務人員死亡,多人受傷。對於這種無恥的暴行,偉大的英國女王將保留對凊國政府追究權利......

如此義正辭嚴的斥訴,讓英國人更加鄙夷當時流落在倫敦的華工。像老黃牛一樣堅韌、勤勞的華工們用沉默來麵對這一切,他們還沒能學到日本人那樣用卑躬屈膝去取悅上層人,來換取對下層人的尊嚴。他們曾經也有了不得的尊嚴,那就是陸輕羽,那個令倫敦無數上層貴族心驚膽戰的飛賊,卻是他們心中的俠盜。他將被洋人偷運出國國寶一一偷出,送回國內,他不想讓子孫後代在日後看國寶的時候隻能在外國才能看到;他又盜出資本家府中的民脂民膏,分給生活處於最底層的華工......

當然,這樣的人是不可能讓英國的貴族資本家們允許存在的,所以在重賞兩年之後,這個惡賊被繩之以法,雖然最後沒能夠讓其接受到法律的正義審判,也有執法人員因此而犧牲,但臭名昭著的飛賊從此消失了,這總歸是一件令人值得開心的事情。

而英國政府無論怎樣地借題發揮,不斷地醜化陸輕羽的形象,痛斥他的惡行卻都無法改變他在華工們心中的形象。

每日,香爐,三柱清香。

合手祈禱。

望好人來世能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