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兒,知客道人就是很快上前相迎,對上一行人,直接作揖行禮:“無量天尊,諸位善信,小道這邊有禮了!”
秦昭含笑道:“這位道長如何稱呼?”
那知客道人趕緊說道:“當不起善信道長之稱,小道道號靜泓!”
秦昭點了點頭,又問道:“原來是靜泓道長,不知今日棲真真人可在觀中?”
棲真真人是明淨觀的這一代觀主,也是這邊有名的道家高人,每每開壇講道,玉屏山附近的人幾乎是蜂擁而來,秦昭聽說過他的名聲,不過卻從來沒見過這人,這回既然來了,自然也想見一見這位在邊城這邊頗有盛名的真人了。
宜陽郡主站在秦昭一邊,她對這邊不甚了解,自然是由得秦昭安排。
靜泓道人趕緊說道:“觀主今日正在觀中,還請諸位善信先進觀中上香,小道這就去稟報觀主!”
秦昭頷首道:“那就勞煩道長了!”
靜泓道人伸手一引:“諸位善信,請!”說著,引著秦昭一行人往觀內走去。
道觀與佛寺多有不同,佛寺拜的無非就是那麼幾個佛陀菩薩,但是道觀卻是不同,道家的神仙實在是比較多,拜三清拜什麼帝君的也有,但是,更多的道觀,拜的還是自家的祖師爺。這明淨觀便是如此,明淨觀的第一任觀主出身江南澄心觀,澄心觀的祖師爺乃是許玄光,被後來封為天師的人物,澄心觀這一脈又是折騰了一番,將許玄光封成了承微玄化天君,為他們這一脈的祖神,因此,明淨觀拜的也就是這位祖師爺。
這個世界的神仙譜係跟秦昭所知道的有的有些相似,多半就是那些先天的神聖,都是差不多的,都是什麼元始天王,三清六禦什麼的,官方正式祭拜的也是皇天後土,昊天上帝,但是道家各個支派,有的直接認了自家傳承的是某個先天神聖的道統,有的就是自家祖先直接成了仙神,頗有些混亂之處。
你這邊說自家祖先做了天師,那邊便說自家祖先是真君,甚至還有搞出什麼帝君來的,但是也就是各家自說自話,多半沒有真的得到皇帝的冊封,因此,也就是民間傳揚,準確來說,其實算不得合法,不過那會兒道家也算不得什麼正式的教派,何況那會兒道家都是以家族的方式傳承,算著都是各家的家祠,因此,上頭也不會多管。。
後來佛法傳到中原,道家各個支派才算是統一了立場,弄了個道教出來對抗佛教,好在兩個教派都沒有真正興盛到那種足以影響到天下的程度,也就是民間信仰而已,雖說兩家都想著成為官方敕封的國教,但是都沒能如願。
邊城這邊情況特殊,佛教的那些理念在這邊實在是吃不開,一方麵,這邊民風彪悍,誰家跟你講什麼四大皆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類的話,保準有人會直接抽出刀子來砍過去!你這邊放下屠刀了,人家那邊等著砍過來呢!另一方麵,這邊本來就地廣人稀,因為年年都有人戰死,誰家人口都不算足,自家種地放牧養活自家還顯得人手不足呢,誰肯出家啊!何況,官府那邊更是不允許這個,大家都跑去做和尚了,誰去當兵呢!
道家卻是不同,佛家是廣開方便之門,隻要你有心,就能剃度,當然,能不能拿到正式的度牒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可是道家對於門人的要求卻比較高,不是什麼人跑上門來,都能出家做道士的,人家眼光高著呢!
而且,明淨觀走的都是上層路線,曆代明淨觀的觀主,跟邊城這邊都督關係都不算差,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還有合作關係,有了這麼一重關係,盡管這附近之前也有寺廟什麼的,結果卻被明淨觀壓得抬不起頭來,後來,玉屏山附近的那個寺廟遭了山火,住持因此圓寂,寺裏麵的和尚連地契什麼的都拿不出來了,被明淨觀抓住了機會,直接將那個寺廟的地皮產業都買了過來,從此算是一家獨大了。
在主殿那邊敬了三炷香,那邊觀主棲真真人也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