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這幾年的時間,並沒有多少變化。秦昭幾年前就升任右將軍,後來幾年又積累了不少功勳,按理說,即便是升為果毅都尉都足夠了,不過,有人說秦昭太年輕,也沒有過統領更多人的經驗,理當壓一壓,因此,卻是給秦昭封了個懷易縣子的爵位。
老實說,官位其實容易得,爵位卻是難得的,這年頭的爵位還是比較值錢的,有食邑,有封戶,還有私軍,當然,像一個子爵的爵位,所謂的私軍,也不過就是百人而已,你若是能夠封侯,那麼,就有五百人的私軍規模了,若是能封王,那麼,就有兩千。不過,一直以來,能夠被封王的,無非就是宗室,一般人臣封王,結局多半不會很好。要麼是兔死狗烹,要麼就是主弱臣強,反客為主。
秦昭這個爵位含金量不算高,因為這不像是開國的時候,那時候,很多爵位都是可以世襲的,給開國功臣的福利,那叫做與國同體,當然了,能混到這個份上的開國功臣可不多,之後就有各種變故,比如說奪嫡了,叛亂啦,犯事啦,總之,開國近兩百年時間,能夠延續至今的開國功臣,如今差不多也沒有了。像秦昭這種,也就是一代而已,等到秦昭死了,這個爵位也就自動沒有了。
秦昭這個年紀就能混到一個爵位,老實說,也是非常了不起的,隻不過,他這是正兒八經地因功封爵,一方麵是殺敵守土之功,另一方麵也是互市首倡之功,既然上頭不給他升官,封爵也是必然的事情。
懷易也是在雍州,就在雍州東平府,也就是在秦家族地的臨縣,據說縣子府都建起來了,不過,秦昭暫時也不會回去,子爵府放在那裏,也就是個象征罷了。
秦昭如今的身份又不是右將軍了,而是第三衛的左將軍,自古以來,以左為尊,軍中也是如此,左將軍雖說與右將軍一樣,算是平級,但是事實上,左將軍手底下的人馬都要精銳一些,而主官從田宏輝變成了韓慶。
韓慶雖說不是盧明遠的心腹,也差得不多,一向是唯盧明遠馬首是瞻。之前韓慶手底下的那位左將軍卻是倒了黴,他如今這個身份地位,就算是狄戎攻城,也不需要親自上陣了,在後頭督戰下令便是了,因此,卻沒有在戰場上出什麼岔子。
結果呢,那位也不知道是衝撞了哪路神仙,回去過年的時候喝醉了,倒頭就睡,睡到半途想要嘔吐,結果要吐的時候,沒完全吐出來,嘔吐物直接卡進了氣管裏頭,結果很是奇葩地窒息死了!
他的死充滿了巧合性,邊城的大夫不信邪,差點沒把人給解剖了,結果還是得出的是這個結論,總之,這位是意外死了。然後正好秦昭沒地方安置,直接填補了這個空缺。
秦昭對之前那位左將軍並不了解,也不知道他的死到底是不是真是意外,就算是不是,反正上頭已經下了結論,大家隻覺得這家夥死得太憋屈,不知道多少人發誓,以後絕不多碰酒了,要不然,戰場上千軍萬馬沒被砍死,竟是被一口穢/物給嗆死了,這不是開玩笑嗎?
不過,大多數人對秦昭接手這個位置並沒有反對的意思,如果說一開始的時候,還有人覺得秦昭跑到邊城來,完全是世家子跑過來鍍金的話,如今卻不會這麼想了,秦昭用自個的實際行動告訴大家,他是個天生適合戰場的人,才幾年時間啊,就立下了許多人一輩子都別指望立下的功勳。有人也得說了,秦昭能走到這一步,是他有錢,他打仗,別的不說,光是軍械的損耗都比其他人高出了三成。
問題是,秦昭麾下的兵馬損耗卻不多,卻能夠以這樣的水準,殺得狄戎人都膽寒不已,西州衛城門口的京觀,那可是實打實的,不摻半點假。邊城這邊又不是別的地方,你若是也能殺死那麼多敵人,上頭也願意多分配一些軍械給你啊!花費再多的箭支,石彈,這些總沒有久經戰陣的老兵值錢。
而且秦昭自個本身也很是勇武,大家都聽說了,秦昭槍法了得,另外,還擅長箭術,他看著是個消瘦的,實際上,臂力卻是極為不凡,他一般很少用弓,但是每一次使用,箭下死的都是那些部族中地位不低的人物,這些人的人頭,可比尋常的狄戎勇士貴重多了,一個能抵十個都不止。畢竟,一方麵是他們的身份地位比較高,另一方麵,卻是因為他們若是一死,部落裏麵往往會為了首領的位置什麼的,生出一些亂子出來,說不得,秦昭一箭,就直接毀掉了一個差不多的部落,讓他們淪為其他部落的奴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