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行路難 第五十九章 敵襲將至(1 / 2)

西州衛如今已經出現了一些繁華的苗頭,不過,狄戎人暫時還沒反應過來,或者說,他們等著到了秋天的時候,來做一票大的。

好天氣一直在持續,西州衛這邊今年的收成還算不錯,地裏麵的產量比往年高出了那麼一成左右,差不多是得益於西州衛這邊增加的馬匹,提供了更多的糞肥。

秦昭他們對於軍戶並沒有多少壓榨,秦昭駐守西州衛之後,即便是農閑的時候,也沒有叫那些軍戶參與多少徭役,即便是要修繕城牆,設立互市的市場,秦昭都不會將軍戶當做免費的勞動力隨便使喚。

邊境本來人口就少,這些軍戶也是邊軍的有力補充,何況,沒有足夠的人口,秦昭的那些打算也無法實現。

因此,秦昭即便是需要征集一些軍戶修建工程,或者是幫著自個軍中做一些瑣事,出手都還算大方,一方麵給那些軍戶的夥食比較不錯,不需要即要他們幹活,還得他們自備幹糧,另一方麵,一些比較繁重的勞役,還會給予一定的報酬。

其實那些報酬對於秦昭來說,簡直跟白菜價差不多,但是,對於這些軍戶來說,卻是一個極大的激勵,他們在這兒能掙錢的渠道比較少,但是年年還得被狄戎人禍害,若是能有些外快,那就再好不過。因此,一個個幹活效率比起往年不知道強了多少。

另外,因為有了衛所外圍的市場,那些軍戶蓄養的牲畜,不需要他們費多少力氣,可以直接就賣給那些到市場上做生意的商人,秋收之前半個月,軍戶們除了留下小部分的牛羊以供繁衍之外,就是將那些已經長大的牛羊直接賣給了城外的商人,比往年價格還要高出一些。

也有比較精明一點的,幹脆連夜動手,將那些牛羊宰殺了,皮子初步硝製一番,下水收拾一下留著自家吃或者是賣給鄰裏軍中,肉直接熏製或者是放在火上做成肉幹再出售,不過這樣的話,成本也會高出很多。尤其邊境這邊樹木相對稀疏,西州衛這邊更是如此,平常生活用的多半是牛馬的糞便,還有就是幹草什麼的,這些可是不適合做熏肉和肉幹。

若是風幹的話,時間上卻是來不及,醃製的話,更麻煩,西北這邊不產鹽,所需要的食鹽都得從海邊上運過來,因此,西北一代,食鹽的價格一向居高不下,邊軍倒是有一定的配給,問題是這些軍戶可沒有,他們想要吃鹽,要麼就是通過邊軍裏頭的渠道買一些軍中流出來的食鹽。不過,有這樣本事的人家可不多,要麼,就得從商人那裏買,但是,那價錢可是不低,自家尚且舍不得吃,何況是用來做醃肉出售呢,那成本根本就承受不起啊!

等到這些事情結束了之後,那些往來的商人頭一個就先撤退了,每年商人最謹慎的時候,就是狄戎人打草穀的時候,他們在這個時候,根本就毫無半點顧忌,遇上誰都會搶一把,因此,這些商人會在這個時候退回關內,以保證安全。

而軍戶們在初步賺了一筆之後,就開始抓緊時間進行秋收。

邊境這邊作物非常單一,畢竟冬天太長,春夏季節比較短,而且晝夜溫差比較大,雖說日照時間挺長的,但是能夠適應這樣環境的作物本來就不多,每年的種植收獲時間都是固定的。

如果春天的時候出了什麼意外,錯過了播種的那幾天的話,今年的收成肯定是好不起來了。即便如此,貧瘠的土地也讓這裏的作物產量高不起來,但是大家都很珍惜,邊軍還能指望軍餉,他們這些軍戶,能指望的也就是地裏的收成了,要是收成不好,自個找那些商人買糧,那可真沒幾個人家吃得起。

虧得這邊白天比較長,因此不過是幾天的時間,地裏的糧食都收割了上來,處理過之後,就得按照慣例,先將幾成的糧食繳納到軍中,因為今年秦昭養了許多馬,冬天的時候,這些馬不需要出動,可以讓它們留在軍中養膘,它們的主食就會變成幹草,因此,秦昭直接下令,可以繳納一定量的幹草,以替代納糧,另外,也拿出了一筆錢出來,用來收購幹草,以保證在漫長的冬天,不能叫那些馬缺了馬草。

秋收進入了最後的階段,西州衛的各個人家開始按照慣例,糧食一部分入倉,另一部分,分散開來,分成一小包一小包的,然後藏到隱秘的地方,這樣即便狄戎人肆虐之後,他們還能夠保存一定的口糧。

而秦昭那邊,一方麵派出了手底下的騎兵,在西州衛附近數十裏開始巡查,若是發現狄戎人的跡象,立刻發送煙花信號,另一方麵,烽火台那邊的守衛也是日夜駐守,秦昭從西域商人那邊弄到了一些透明的水晶,找人磨成了鏡片,做了幾個簡單的望遠鏡,老實說,在秦昭看來,效果真是不怎麼樣,不過,在現在看來,堪稱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