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行路難 第四十七章 長史(1 / 2)

劉瑛是劉家長房的幼子,算是老來子,因為生下來體弱,因此,便按照民間的法子,取了女孩子的名字,穿著女孩子的衣服一直養到七八歲,看著長成了,才恢複了男孩子的打扮。

劉家倒黴的時候,劉瑛已經二十多歲,娶妻生子了,娶的妻子也不是什麼尋常的門第,不是世家,也是京中的大戶,隻是劉家事敗,那家舍不得女兒吃苦,走了不少門路,又軟硬兼施,叫劉瑛寫了一紙和離的文書,順便將劉瑛還在繈褓裏的兒子也一塊兒帶走了。

劉瑛自個老婆兒子都回娘家了,也算是無牽無掛,但是,劉家其他人也是他的家人,到了邊城之後,劉家的人幾乎是吃遍了苦頭。劉瑛雖說不至於手無縛雞之力,卻也不是什麼孔武有力的人,他想要從軍,給家裏改善一下生活條件,但是,他那身板,直接就被刷了下去。

劉瑛也不是坐以待斃的人,他幹不了繁重的勞役,耕種屯田顯然也不是什麼好手,也隻能暗歎一聲書生百無一用。因此,便想著走別的路子,隻是,邊城這邊,充軍流放的人不知道多少,劉瑛在裏麵也算不得突出,何況,一般的軍官都是一步一步上去的,身邊早就有了可以信任的人,劉瑛憑什麼將人家給擠下去。

也唯有秦昭這樣初來乍到,卻升得飛快,手上沒有足夠人手的人,才會看上劉瑛這樣的人。

秦昭看中劉瑛的地方不是別的,而是他統籌計劃的能力,劉瑛做體力活也就是比家裏的女流婦人強一點,不過,他擅長統籌規劃,若是讓這人外放為親民官,也是一員能吏,放到邊城,也唯有在平常的時候,跟著甲長百戶他們才能夠略展身手。

秦昭手上卻是缺了這樣的人,他身邊那些親兵,一個個身手是不錯了,對自個也是挺忠心了,寧可不去搶軍功,也要守在他身邊的,問題是,對於這等細務,卻幾乎是一竅不通。

以前秦昭手底下不過是兩百人,等著上頭發軍餉輜重也就行了,用不上這樣的人才,如今秦昭獨領一軍了,很多事情就得自個做主了,因此,軍中沒個靠譜的長史,那是真的不行。

秦昭叫人打聽了劉瑛這幾年在邊城的事情之後,覺著劉瑛正適合幹這個,因此,頭一個,便見了劉瑛。

劉安平當年據說就是個美男子,要不然,府城裏麵得誌的少年多了,人家為何就看上了劉安平呢!甚至劉安平當初得中進士的時候,幾家人為了綁他回去做女婿,差點沒打起來呢,結果好不容易有一家趁亂綁走了劉安平,劉安平來了一句,自己在家已經有了妻室了,叫那家人懊惱不已。

劉瑛少年的時候麵容幾乎稱得上是秀美了,完全是這個年代標準的美男子,這些年邊城的蹉跎使得劉瑛看起來滄桑了許多,臉上有了皺紋,甚至頭發裏麵也夾上了幾絲白霜,穿著一身洗得發白的長衫,甚至背都有些微駝了,但是看著依舊帶著一些從前的從容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