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鹿黎後來被一支狄戎部落接納,那支的頭人欣賞支鹿黎,將自個大妻所生的女兒嫁給了支鹿黎,支鹿黎後來掌握了那支部落,最後帶領著諸多狄戎部落,屢次逃過北夷的追殺,後來北夷衰落,支鹿黎趁勢而起。
可惜的是,支鹿黎英年早逝,他死之後,原本已經算是擰成一塊的狄戎立馬四分五裂,後來,雖說狄戎非常強大,但是各個部落互相之間深懷戒心,雖說常常會結盟,但是各自之間也有爭鬥,不知道多少狄戎裏麵的豪傑想著如同支鹿黎當年一樣,將狄戎統一起來,隻是最成功的也就是曇花一現的統一,然後繼續如同一團散沙一般。
也因為如此,邊軍保持著五萬左右的正規軍,還能一直在邊城堅持下來。隻是礙於狄戎的種種手段,還有對於馬匹的限製,邊軍也隻能困守邊城,無法深入草原,對狄戎形成實質上的打擊。
而西域那些小國名義上/將中原奉為宗主,實際上,對中原也是懷有一定戒心的,他們雖說會在某種程度上牽製狄戎,但是也僅僅如此而已,若是中原搞定了狄戎,接下來西域自然便是中原的目標了。
西域諸國跟中原往來極多,對於中原也頗為了解,許多西域的貴族,見識了中原的繁華之後,甚至情願在中原做個富商平民,也不願回到西域做貴族了。
因此,西域那些小國也擔心,若是中原的影響力真正延伸到西域這裏,隻怕西域的百姓也要心向中原,自然也就影響了這些小國王公的利益,畢竟,沒了百姓貴族,王公國主又怎麼稱得上是王公國主呢?
總之,真正說起來,這麼多年來,邊城對狄戎一直隻能勉力支撐,從未有過真正意義上的勝利,而秦昭此次初次出戰,憑借著一營之力,利用各種手段,將狄戎人的優勢化為無形,直接將這些狄戎人一網打盡,這等功勞,即便是邊城中的左右將軍,也是沒有的。
這會兒狄戎人已經是網中困獸,想要逃跑,卻是根本跑不了,幾個狄戎人打著呼哨,想要召喚自個的愛馬,隻是,遠水解不了近渴,何況,秦昭他們早就盯上那些馬了。
中原一直不產良馬,中原原產的馬匹卻是一種小型的矮腳馬,作為駝獸還行,但是作為坐騎,壓根承受不住人加盔甲的重量,更別說衝鋒陷陣了。
邊城裏麵,旅帥都未必能一人一匹馬,騎兵營總共也不過是兩千人左右,將他們的馬一個個看得跟寶貝一般,這會兒雖說一些馬匹受了傷,但是其他馬卻是沒什麼問題,帶回邊城,雖說大半要作為戰利品上交,但是他們也能截留下幾匹下來,因此,這會兒已經下令一部分過去收攏那些這會兒有些焦躁不安的馬匹去了。